2005/05/17 | 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反弹
类别(教育散思) | 评论(0) | 阅读(109) | 发表于 16:48
2004年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的15位教师对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广西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的调查,现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辍学率反弹现象严重,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学者都对造成这一辍学率反弹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笔者认为,所有这些原因可以总括为两大类,即“假”反弹和真反弹。
所谓“假”反弹,是指有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辍学率原来就比较高,但是为了完成“普九”任务的指标和应付上级部门的复查而采取“拉学生”、虚报数字等手段进行造假,这些行为直接造成了我国“普九”达标的低水准和脆弱性。因为其原来报的达标率就参杂着许多水分,所以在这次调查中所表现的反弹实际上也就是“假现象”。这种“家”反弹实际上反映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困难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问题。
所谓真反弹,当然就是指在调查中所获得的辍学率确实比“普九”达标率提高了。这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等各方面原因相互交错而造成的,其中任何一个原因都可以产生学生的辍学情况。如,路甬祥在《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指出,近年来虽然增加了义务教育经费,但是离义务教育事业的基本需要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经费投入不足仍是突出问题。检查还发现,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反弹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因为学生家庭困难,交不起杂费和书本费,二是因为现行初中教育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不适应农村的实际需要,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在中国青年报记者对吉林省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厌学是决定学生辍学的更主要的原因。这里面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农村教育在办学条件上的各种困难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陶行知先生在70多年前就指出的中国农村教育的弊病:“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 我们的教育设计者在规划教育体系、制定教育发展战略、设计教育内容的时候,可能因为自身生活、工作在城市,往往还是不由自主地以城市为出发点去思考、设计,而忽略了农村的现实状况。譬如,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让很多农村学校难以适应。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农村教育要满足3种功能:既要有“为升学的教育”,保证农村青年向上的社会流动,这是保持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也需要有“为城市化的教育”,农村有大部分青年初中毕业以后要到城市打工,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功能,对进入城市的劳动力进行培训;同时,必须搞好“为农村的教育”,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通过教育改善农村的状况。这样,农村教育的出口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回到学校中去。
(约1114字)

《教育时报》2005年3月15日用
0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