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17 | 自立自强,不可躐等
类别(教育散思) | 评论(0) | 阅读(70) | 发表于 16:44

面对越来越多的私立学校,农村公办学校也越来越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重压和残酷。私立学校凭借先进的硬件、和优厚的条件,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学生,而且是公办学校的优秀教师流失不少。这对原来就举步维艰的农村公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各级政府和学校的领导者来说,怎样办好自己的学校,使自己能与私立学校有一较高下之力,从而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有利实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内外结合,实现农村公办学校的实质性变革。
一、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国家政策,为农村公办学校建立良性发展的好环境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今年《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都一再强调要“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 继续强调“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和健全助学制度,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政策。各级政府应认真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政策,为农村公办学校建立良性发展的好环境。
二、转变思路、因地制宜、走多样化办学之路
地方政府和农村公办学校管理者应跟上时代形势,及时转变思维,积极主动地应对市场的挑战。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考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转制”改革,采取公立民办、公办民助等多种方式进行办学,一可改善办学条件,一可加强学校间竞争,促使学校走上竞争中求发展之路。当然,在“转制”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慎重;尤为重要的是,政府应认识到:“转制” 不代表政府可以撒手不管了,而仍应担负起应负的责任,防止由于“转制” 而引起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并保证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
三、积极主动进行学校内部改革,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由集权式管理向民主参与式管理转变,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主体;开源节流,在保障教师收入的基础上使教师收入逐步有所提高,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条件,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和培训机会,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科研,以科研带教学,提高教学整体水平;改革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重视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等等,用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来吸引学生。
四、面向农村、服务农村,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村学校作为遍布乡村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农村学校应该与当地农村社区紧密结合,搞好共建,真正成为当地的文化教育中心,为当地农村社区的精神文化建设、农业科技发展服务,融入到当地的社会发展中去,建立良好的社会影响,这样,自身的生源问题恐怕也就不再成为问题了。
0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