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安徽-淮南
性别:先生
最后登录:2010-07-07
http://junhel.5d.cn/
没有情趣的人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5/05/17 | 王策三、钟启泉论战之我观(二)
类别(教育散思)
|
评论
(1)
|
阅读(223)
|
发表于 16:39
直指实践的理论应在争鸣中发展
——王策三、钟启泉论战之我观(二)
俗话说:“话不说不透,理不辨不明”。学术争鸣是学术繁荣、思想活跃的表现。
我国文化和教育历史中从不乏争鸣、讨论和辩难之风。如战国时期的稽下学宫,就是养士和百家争鸣的场所,促进了战国时期我国学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书院讲学制度更是把争论和辩难发挥得淋漓尽致,朱熹和陆九渊虽然各代表不同的理学学派,但是他们能抛开门户之见,相互邀请对方到自己主持的书院讲学,促进了当时的学术风气,也推动了南宋理学的大发展。
到现代,李泽厚在其《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一书中论及了影响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三大论战,即二十年代科玄论战、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和四十年代文艺民族形式论战,每一次论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正本清源、除乱清思的作用。当代,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自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降,学界的风气更加开放、自由。中国学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大前提下稳步前行的。
按照西方的冲突理论,冲突不全是有害的,有益的冲突可以凸现矛盾,有利于更好的解决矛盾;有益的冲突可以活跃组织的氛围,是组织充满活力和生气,促进组织的发展,我想学术的争论和交流也应是起此作用的。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284]
教育散思
[47]
读书有感
[7]
信手摄来
[7]
边读边记
[9]
心猿意马
[65]
英语学习
[29]
我的收藏
[53]
我的流水账
[12]
教育网摘
[39]
我的家乡
[5]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