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安徽-淮南
性别:先生
最后登录:2010-07-07
http://junhel.5d.cn/
没有情趣的人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5/05/17 | 审视高校收费的“合理性”
类别(教育散思)
|
评论
(0)
|
阅读(79)
|
发表于 16:36
我们仔细审视一下当前被社会各界关注的高校的“高收费”问题,会发现这实际上是对高校收费的多少在量上的“合理性”的质疑。我们要认清高校收费问题,当然也要从其合理性上来去认识;高校要想对大众有一个可接受的释疑,当然也要从合理性出发而作。
一、高校要不要收费的“合理性”分析
我们国家自重新恢复义务教育体制以来,整个教育体制逐渐向国际接轨。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只把小学和初中阶段包括进去,大学阶段则属于收费的非义务教育阶段,这已经成为法制性规定,在法律意义上保证了高校收费的合理性。
而其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则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所介绍:“高校收费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其重要意义在于促使教育观念、思想转变,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格局的调整,进一步引导社会消费,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各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能更好、更快地发展。高校收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逐步建立起一种由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家长或个人共同合理分担高教培养成本的机制。”实际上,高校上学收费的观念十几年来也已经被社会绝大多数公众所接受(即公众默认了其“合理性”)。
二、高校收费在量上的“合理性”质疑
在上述的前提下,社会公众最尖锐最激烈的质疑在收费的量的“合理性”上。张保庆说:“(高校收费)这项改革自1989年起步,经过探索、试行,1997年在全国高校实行,2000年进一步完善了有关政策,调整了收费标准。”而正是这个“标准”该是多少,是最能触动公众的神经的。
如果我们仔细去审视、去质疑,我们会发现我们陷入了成堆的问题之中。这里面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高校收费的标准究竟应该是多少?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家长或个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比例来共同合理分担?公办和民办高校的收费标准怎么去衡量?政府究竟应该负起什么样的责任?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高校到底是怎么花这些钱的?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高校收费在量的“合理性”上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这里,笔者无法也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良方妙药,仅阐述一下个人看待此问题的思路,以供大家分享。
1.高校收费量的“合理性”与国民收入
“河南报业网讯:目前的大学学费一般在5000元到1万元不等,比起1989年,增加了25-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这两个比例数值很直接的反映了高校收费在量上已经与国民收入出现严重失衡状态。有学者研究,教育收费已经成为农民致贫的关键性原因之一,其中,为上大学筹措学费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因素。有材料证明:“从世界范围来看,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致是有谱的。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如果过多超出这个比值,就意味着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在其他方面难以为济。”因此,国民收入水平是制定高校收费标准的重要指标。
2.高校收费量的“合理性”与政府责任
学校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作为非商业盈利性机构,作为培养发展人的场所,国家各级政府应该承担应负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尽职尽责的完成。而当前社会公众看到的却是许多方面的问题,如,国家教育投入比例的横向比较偏低;“211”工程、“985”工程等将有限的投入倾斜于更有限几所高校,且由于经济发展的地方性不平衡,造成大多数高校的经费紧张;高校学生的奖贷学金制度不完备,且额度较小等等。其中虽然有不可避免的发展过程本身带来的原因,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所应负的责任确实无法推托的。
3.高校收费量的“合理性”与教育质量
对高校教育质量担心和怀疑也是让公众感觉高校收费过高的一个心理原因。国外的综合性大学、社区学院、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收费标准有很大的差别,让民众自己去选择。重要的是,收费高确实可以让学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对学业和前途来说都有很大程度上的保障,让人感觉物有所值。而国内的高校收费在这方面则显得混乱,比如,国内一流院校的收费并不比二三流院校高多少,甚至一些拼凑起来的所谓“高校”临时办个“热门”专业也能收取昂贵的学费。这一方面弄乱了高校的收费体系,另一方面真正优质学校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也使公众常常感到花了“冤枉钱”。
4.高校收费量的“合理性”与财务透明
鉴于社会公众对腐败问题的敏感度以及对高校运作体系的不清楚,人们往往不明白自己交到学校的钱被用到那里去了?怎么用的?在高校运作的“灰箱”状态下,公众尤其是家长在交了高昂的学费之后,出于对自己消费负责的心理很容易产生这些疑问。国外和港澳的通常做法是每年都作年度财务报告,让学生和公众知情,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我国在这方面尚无这一习惯和制度。
当然,对高校收费量的“合理性”分析远不止上述这些,但由于篇幅原因,不再赘述,仅想以此给大家提供些分析和思考的线索,全面认识我国高校当前的“收费过高”问题
刊登在04年11月30日《教育时报》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284]
教育散思
[47]
读书有感
[7]
信手摄来
[7]
边读边记
[9]
心猿意马
[65]
英语学习
[29]
我的收藏
[53]
我的流水账
[12]
教育网摘
[39]
我的家乡
[5]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