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16 | “彩票进课堂”无错
类别(教育散思) | 评论(0) | 阅读(55) | 发表于 23:10

出现在二期课改新版本教材高三数学的第二十章的《彩票中奖概率问题》课程内容,着实让社会各界关注了一把。大家赞同的有之,反对的也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那些反对的人根本就没有真正了解教育目标的根本,根本不知道教育的真谛之所在。“彩票进课堂”,无错!
一、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者,更是教育者
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许多老师忘了自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而仅仅知道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耳提面命、倾注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企盼着学生能记住所有的知识点,考试能拿到高分,高考能考上好大学,自己的学校有着极高的升学率……至于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则全留给专门的“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德育处老师、团委老师等去做了。全然忘记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二、贴近生活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往的课程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太远,不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所以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只能导致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而类似“彩票”这样的知识,贴近生活实际且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相关概率知识,便于领会、掌握,对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只有好处,为何不用呢?
三、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有关“彩票”的内容是在高三的数学课本中,虽然这时期的学生还未满18周岁,但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他们的思想成熟程度,在教师的引导下,足以辨明事情的是非真伪。正如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的那样,学生自己算出“彩票中奖概率”之后反而容易死了发横财的心,比如学习了“探索与实践”中关于双色球的中奖概率计算,不少学生面对自己算出的17721088分之一的头奖中奖概率非常失望,大呼“没天理”。只要老师教育方法得当,学生是完全能够被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的,关键是要信任学生。试想,一种在不信任的态度下展开的教育,怎么能够教育出值得信任的学生?
所以,我认为,类似“彩票知识”这样的内容走进课程编制完全是正常的,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和趋势。关键在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身要转变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使新课程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0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