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16 |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几点思考
类别(教育散思) | 评论(0) | 阅读(216) | 发表于 22:51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和中小学教师本人的重视;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对此也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工作,他们积极与中小学合作,注重于把自身的理论优势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我们应该肯定,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对中小学教师的观念、理论和实践的改造和提升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是我们必须要作出思考的。
一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动机问题
目前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研究和文章都是建立在一个预设基础之上的,那就是每一个中小学老师都有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主动性,有着强烈的自主动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乐观,大多数老师实际上是被动(或被迫)的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导致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相当程度上流于形式、应付差事,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多数研究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动机问题却很少做实质的研究,或根本避而不谈,让人觉得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形势一片大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这其实是不切合实际的。
要想真正使广大中小学教师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育科研工作中来,必须了解他们的真实动机是什么,而其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
(一)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总体来说,学校是一个专业机构,学校组织应该是一个专业合作性的学习型组织,而现实情况却是一个官僚性的行政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教师作为专业主体的主体自尊没有收到很好的认可和保护,他们的受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很好满足,按照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那么,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应当注意转变工作导向和职能,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扶持和服务工作,使教师在满足受尊重需要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迈进。
(二)个人投入成本与收益比例的影响。毫无疑问,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是非营利机构,学校和构成学校的教师所获得的收益当然就不能以所获取的直接经济效益来衡量,而主要以声誉和社会效益等来作为衡量标准。在现行机制下,存在着教师投入教育科研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财力等)与收益不平衡的矛盾,造成这对矛盾的原因根本上是利益机制的不合理。这是因为教师投入教育科研的成本和责任风险主要由教师个人来承担,而获得的收益却主要由学校或某些管理者个人所享有,极大挫伤了教师投入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三)学校组织中专业权威体系的缺失。许多学校从教师管理的便利性出发,把最基层的教师正式专业团体“教研组”分解转化为“年级组”,这在客观上确实为学校行政管理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教研组”和“年级组”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组织,“教研组”是从专业角度来构建的,而“年级组”则可以看成是一个基层行政单位,行使的更多是行政管理权。作为专业人士的教师,明显的应该享有更多专业权利。从这个角度来说,“教研组”更适合教师团体的互助合作,更有利于专业内部开展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所以,建立一个以教师专业为基础的专业权威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在中小学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中,确实有相当数量的是以主动积极的热情投入进去的。各级教育部门和一些理性的学校管理者也在这些方面尽力做了改进,但这些工作仍然需要大力改善。
二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过程中的问题
确如一些研究者所言,由于应付考试和升学等原因,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远离科研。导致中小学教师感觉教育科研立他们非常遥远,一时之间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该选择些什么样的课题、研究些什么东西;即使硬着头皮做了,许多研究在专业人士看来或者是重复劳动,或者是不规范,或者根本谈不上是科研。
(一)科研选题上,中小学教师不应脱离自己的教育实践去选那些基础性、理论性很强的课题,而应切合工作实际、课堂教学的实际来选,以应用研究为主,以微观研究为主,以行动研究为主[1]。举个不太妥当的例子,当某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对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非常不满时,如埋怨学生“接受能力这么差,我都讲解了几遍了还理解不了”,就这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研究课题来加以思考,寻找原因: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我讲解的原因,还是学生理解的原因,还是有其他因素也在起影响作用?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每个教师的身上几乎天天发生,只要我们的教师能够增强一点捕捉问题的敏锐感,选择适合自己的、有价值而且切实可行的科研课题并不困难。
(二)在研究过程中,许多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不知道该用哪些方法来进行自己的研究,这也是影响教师教育科研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之的研究方法介绍较多,而且这种方法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又比较切实可行,易于掌握,所以,教师使用质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科研的比较多。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叙事式研究、案例解读式研究、对话-引领式研究、听课及反馈式研究、反思性研究等具体研究方法[2]。但往往由于一些教师并不真正理解这些研究方法的实质,而导致研究流于形式化。另一方面,由于某种程度上对量化方法的忽视,导致教师科研当中不知道何时该去量化?怎么样使用量化方法?等问题出现,也影响了科研效果。
(三)科研成果做出来以后,许多教师在科研论文的撰写上又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不能将自己的成果很好的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问题:题目不合适,语言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文章结构散乱,逻辑性不强,纯粹的经验总结,理论的运用不恰当,不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等[3]。
归根到底,“怎样做科研”,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使教师培养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应该注重的问题。
三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评价问题
怎样看待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由谁来对教师科研进行评价?以及如何评价教师科研?等问题,是正确评价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必须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准确定位。正确认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价值,既不能把它放到过高的地位,也不能轻视教师科研。应看到提倡中小学教师科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升理论水平,通过科研促进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的反思来促进自身教育实践水平的提高,进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从根本上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所以,在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评价中,不能用不切合实际的过高要求来衡量,也不能认为他们的科研只是走过场而故意将评价流于形式,要把握一个符合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实际的评价标准。以“效用、可行、恰当、准确”为评价准则,形成层次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促进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4]。
(二)将教师科研评价融入到整个教师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之中。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所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没有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便难以实现这种转变。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密不可分,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具有鲜明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它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目标,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出发,为了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好的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所以对之评价必须强化这一方面而不是削弱或妨碍它。因此,必须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评价放到教师教育工作评价的整体框架中来进行。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使教师的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克服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疏离、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
(三)变奖惩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在评价工作中,要转变传统的以奖惩、排序为目的,面向过去,只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其弊端有:其一,对教师没有激励作用。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资金不足,涉及奖励的面极为有限,因而只能吸引少数教师,导致绝大多数教师对这种评价产生反感。其二,无法吸引教师的积极参与。参加评价的教师普遍担心评价结果会对他们的工作和前途有影响。其三,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传统性教师评价,主要是他人评价和行政评价,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结果反而增加了教师的怨气和牢骚,扼杀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削弱了教师评价的功能[5]。与奖惩性评价不同,发展性教育评价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它不仅仅关注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和既有的业绩,更加注重其未来发展。它根据被评价者的工作表现,确定个体发展目标,提供发展条件和机会,从而促进个人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其二,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这能使被评价者做到襟怀坦白,没有得失的考虑,从而积极参与评价;其三,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完全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始终。因此能够调动评价对象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改正缺点,实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娟,中小学教师怎样做科研——如何运用质的和量的方法[J],基础教育参考,2004(1):2
[2]单本荣,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常用的几种方式,
人教网:http://www.pep.com.cn:81/200310/ca313038.htm 2003-11-10
[3]赵蒙成,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中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教育,2004(3):25-26
[4]赵诗安,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评价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2(12):28-30
[5]赵瑛,传统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1(10):45-46





Some Thoughts about Teacher's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Junhe Liao
(Th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
Abstract:The education research work of the teachers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is paid attention to extremely in recent years, all parts do on a grand scale too, but a lot of research work is to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this has been influenced by a lot of factors in fact, for instance: How it is in true motive to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eacher, which actual difficulty does it store in in the course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hat research work that correct appraisal teacher made ,etc., these real problems are worth theory and practice worker's pondering deeply.
Keywords:Teachers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Motive;Appraisal

发表于《青年教师》2005年第二期
0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