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16 | 杜威—当之无愧的世界性教育家
类别(教育散思) | 评论(0) | 阅读(618) | 发表于 22:38
Dewey —A Veritable World educationist
Liao Jun-he
[Abstract ] John Dewey ,whose educational theory and new education affected lots of states in the world,is a veritable world educationist. From the historial viewpoint,we try to discuss the process of Dewey’s thoughts,the educational and social practice of him ,and the profound affection about the whole world education.
[Keyword ] Dewey World educationist Progressive doctrine education sport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个性鲜明、思想活跃的所有美国教育家中,杜威的权威地位是世界教育界一致公认的。他和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中,仍能清晰的看到杜威思想的灵魂和影子。因此,杜威及其教育思想一直是我国教育界,特别是外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所有从事相关研究的人们关注的对象。本文仅就杜威缘何能称之为世界性教育家做一粗浅探讨。
在这里,我们首先界定一下,什么样的教育家才可以称之为“世界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应是建立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应对世界教育事业有着广泛的影响;从其思想成熟完善起,应对后世的教育思想、理念和实践有着深远而长久的影响。这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就来了解分析杜威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完善及影响。
本文试从如下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与论述:
一、不断发展着的杜威
杜威于1859年10月20日出生在佛蒙特州伯林顿附近的一个农庄。他一生中思想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874-1884年,佛蒙特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学习阶段;1884-1894年,进入密执安大学工作,开始对教育产生兴趣,并开始了对教育的思考,思考如何使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起来;1894-1904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担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逐渐崭露头角,于1896年创办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开始他的教育实验;1904-1952年去世,杜威离开芝加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在这里“杜威成了杜威自己,”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的教育家。
在杜威一生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体现为这样一些特点:
1、特定的时代造就了杜威
“对现代教育进行探索的杜威正处在美国历史上的大转折年代。面对美国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他表现出敏锐的意识和积极的态度。”杜威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成长于美国社会大移民浪潮中,他目睹了美国怎样由一个不发达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亲身经历了美国社会的进步运动。他“对所处的历史时代具有敏锐的历史意识”,“因而常常能够把握住他那个时代的脉络,从而能够为后来的历史学家研究这一时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必然对传统的学校和学校教育提出挑战,学校和学校教育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杜威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些,并把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改造作为自己肩负的责任。他认为,作为教师和教育者,应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胆识。
2、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杜威对传统教育作了严厉而透彻的批判,他认为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端就在于过于形而上学、僵化教条。主要表现在:
(1)传统教育下的学校与社会隔离;
(2)传统教育的课程与儿童生活需要相脱离;
(3)传统教育采取的是静听式的教学模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4)在传统教育下教师是监督者、独裁者。
透过对传统教育的剖析和批判,杜威在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但杜威不仅是一个理论家,他更是一个实践家,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投放到实践当中去实现。
3、实践中追求教育理想
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创办了实验学校――芝加哥大学初等实验学校,开始把他的教育理念放到实验当中去检验。实验学校开始主要力图解决四个问题: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儿童家庭、社区相联系?如何使学校科目对儿童发展有明确的价值和真正意义?如何激发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动机?如何使教材与儿童发展联系起来?杜威在芝加哥的实验一直持续到1903年底他离开芝加哥去哥伦比亚大学。
杜威的实验学校是其哲学和教育的实验室,为他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他始终以浓厚的兴趣关注着美国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着美国教育的改造。他在教育实验活动中形成教育思想,又利用这些思想指导他的教育实验活动。
4、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思想并影响世界
1904年杜威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在这里,杜威的思想走向成熟、完善,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建立、丰富并不断发展。在这里,杜威开始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成为一个世界性教育家。
从杜威及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充分表明了其发展性。他的思想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又结合了理论的思考。从1874年到1952年这漫长的时期,杜威的思想是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这在他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有所体现,前期如《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和课程》(1902)等,由于更致力于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显得有些偏激;后期经过进一步的反思和发展,思想走向成熟,如《经验和教育》(1938)对一些进步教育运动者滥用他的理论表示了抗议,明确了文化传递的重要性,告诫人们重温他30年前的思想,提醒人们那种认为教育仅来自于经验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作为教育实践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杜威
杜威是哲学家、教育家,他同时还是一位活跃的教育实践家和社会活动家,尤其在1904年到了哥伦比亚以后。可以这么说,在一定意义上(某种程度上可认为是关键性的)正是通过这些积极的活动,杜威推广和宣传了他的思想,为美国和世界各国所学习、了解和接受。
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对杜威的影响至深,与詹姆士的观点相一致,杜威把教育看作是社会改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正因如此,他同时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活跃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他为民主教育和学校教育,为妇女的选举权、财产权和教师的占有权等事业而斗争;他是教师组织的坚定的笃信者;他把学校看作社会的缩影,致力于学校的创造性,在这样的学校里,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都受到保护和尊重。
“在那里(哥伦比亚)他作为一位哲学家、教育家、作家和公共事务的领导者达到了国内外声望的顶峰。通过他的讲学和著述,杜威的思想影响到了世界各地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所涉猎的超越了学术;他的不懈努力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生活得到改进。通过他自己和他的学生的工作,其中在教育领域首推威廉•赫德•克伯屈,杜威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布里克曼)
在此期间,杜威活跃于许多组织机构中。1905-1906年,他是美国心理协会会长,1915年他是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奠基者和首任会长,第二年他成为美国教师联合会的创始成员之一,直到1930年离开。1920年,他又帮助组织了美国公民自由联合会。1930年,杜威退休后,把精力集中在著述和公共事务上,致力于发展中的成人教育,尤其在政治领域和国际理解上。
在国际舞台上,杜威于1919-1921年游历了亚洲的日本和中国。他还调查研究了土耳其(1924)、墨西哥(1926)和苏联(1928)的教育。并于1929年以后撰写了《苏联印象和变革中的世界,墨西哥-中国-土耳其》(Impressions of Soviet Russia and the Revolutionary World,Mexico-China-Turkey)等文章,回顾游历情况,介绍这些国家教育改革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指导和建议。这些,在单中惠教授的力作《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又详实的分析与探讨。尤其是作者立足本国,对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了恰如其分的评说。作者考述了杜威中国之行的行程安排以及演讲、报告的主要题目,择取胡适、陶行知、陈鹤琴这几位杜威的学生,以他们的教育主张、教育活动为线索来思考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最后从学制、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角度阐述了杜威教育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教育的影响。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杜威的一生从未停止过对理想追求的实践。他总是在积极的实践之中、活动之中宣传自己,推广自己,维护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并影响世界。
三、杜威的不朽影响
杜威属于美国,更属于世界。这不仅是因为杜威曾亲自到过日本、中国、墨西哥、苏联等许多国家访问和讲学,也不仅仅是因为杜威的论著曾经在许多国家被翻译出版,更重要的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产生了最广泛和最深远的影响。
1、各国研究杜威的论著、文章不胜枚举
杜威的著作宏富,据伊斯特曼(G.Easterman)于1942年统计,共有专著36种,论文815篇,曾被译介成35种文字,共发行了327个版本。如,英国1900年出版了《学校与社会》;德国1905年翻译出版了《学校与社会》;瑞典于1901年翻译出版了《和意志有关的兴趣》;西班牙1915年翻译出版了《学校与社会》;意大利1913年翻译出版了《我的教育信条》;俄罗斯1907年翻译出版了《学校与社会》。……
在中国,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民国初期同其他西方思想一起涌入。最早介绍的是蔡元培刊登在王国维主办的《教育世界》杂志上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国人开始了解杜威。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杜威教育思想成为我国教育界政治性批判的主要对象,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学术研究一度沉寂多年。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思想指导下,我国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1982年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专门研讨了杜威教育思想。此后,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从更广泛的角度深入研究杜威教育思想,先后翻译出版了一批反映杜威教育思想的原著和研究成果,发表了近130篇有价值的相关研究论文。
2、各国学者对杜威的评价
1946年,国际教育局的编辑德罗顿斯(R.Drottens)等人称誉杜威是对当代世界教育影响最大的人。
在杜威去世的时刻,他以前的学生和亲密的朋友悉尼﹒胡克这样来描述杜威:“他身后没有留下纪念碑,没有留下王国,也没有留下物质财富或基金。然而他的遗产却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因为他的存在,数百万美国儿童的生活才更加丰富、更加幸福。而对每一个成年人来说,他则提供了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合理的生活信仰。”
美国教育学者罗伯特•J•罗思(Robert.J.Roth)说:“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威……可是很难想像,它在前进中怎样能够不通过杜威。”
美国教育学家布里克曼(Willian W.Brickman)说:“毫无疑问,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杜威是所有时代中最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对他的崇拜者来说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教育家。”
另一位美国教育学者埃利斯(A.K.Ellis)这样评价:“没有人能比杜威对美国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更广泛的影响。……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杜威都是站在这个国家教育思想家阶梯顶端的人。”
香港教育学者欧春城说:“杜威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位教育哲学家,就对世界的影响而言,很少有教育家能与他相提并论。”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P.Nunn)说:“杜威对解放现代教师的职业的智慧作了很大贡献。”
……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对杜威抱有如上述这些人的热情,杜威在学术界也不可避免的是一位有争议的人。如,批评家们认为,在杜威的哲学中存在着对科学技术的危险的沉迷以及对绝对民主的激进的幻想。一位批评家认为:“杜威的哲学……试图摧毁所有的哲学。杜威使美国丧失了前途,并极大地削弱了美国在国内外的领导才能。”
学者们对杜威的褒扬抑或批评,正体现了杜威及其思想在学术界、思想界的焦点地位及久远影响。
3、杜威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及其学生和追随者的传播
“从时代性来讲,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既反映了新的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挑战和要求,又表现了杜威对新的时代的思考和认识;从新颖性来讲,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既提出了许多给人启迪的见解,又体现了许多新的视角和特色”。另一方面,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翻译出版杜威教育著作和宣传杜威教育思想影响的人当中,有杜威任大学教授时的学生,有对杜威教育思想怀有认同感的学者,有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教师,有在美国留学后归国任政府官员和大学决策者的留学生,“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影响中,这些人显然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在单中惠教授的力作《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作者不仅考述了杜威中国之行的行程安排以及演讲、报告的主要题目,而且择取胡适、陶行知、陈鹤琴这几位杜威的学生,以他们的教育主张、教育活动为线索来思考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最后作者从学制、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角度阐述了杜威教育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教育的影响。
四、小结
杜威逝世已经51周年了,回顾一个世纪以来杜威对世界教育的影响历程更让人深刻体会到其为世界性教育家之伟大之处。凭借着清醒而自觉的历史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现实的关注和投入,杜威成为一名真正的世界性教育家和教育改革的开拓者。20世纪前半期,由于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对进步教育运动和世界各国教育的的影响而占主导地位;到五十年代后期尤其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而开始受到批判和指责,一些人把责任归咎到杜威头上,随之而来的是1958年《国防教育法》;六七十年代起人们又逐渐开始理性地思考杜威及他的思想,如印第安纳大学的万•梯尔(W.Van Till)在1962年发表的《进步教育果真过时了吗》一书中说:“过于性急的掘墓人随着20世纪前进,必将发现他们误认的死尸恰恰是有极为强大的生命力的。”西尔伯曼(Charles Silberman)在1970年发表的《教室里的危机》一书中说:“改革派学者忽视了以往的经验,特别是20年代和30年代教育改革的经验。他们不理解他们所涉及的问题几乎都曾被杜威等人早已阐述过了;也不知道他们想搞的工作,都曾被杜威和富莱兹纳(A.Flexner)早就阐述和搞过了”。
整个世界教育史上恐怕没有一位教育家象杜威那样,他的思想被世界广泛接受又往往被曲解;他享有无人能及的声誉和赞美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与攻击。这也正表明了杜威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至深,表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性教育家。杜威的思想肯定不是完美无缺的,但他对传统教育的深刻批判,对社会改造的不倦追求使他的思想和精神充满了魅力。可以这样说,只要学校中的形式主义还存在,杜威的教育思想就将依然充满着生命力,并且继续起作用。
注释:
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P65;
A.K.Ellis : INTRODUCTION TO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A],1981. 材料源自周南照编注《教育英语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P532;
William W.Brickman :ENCYCLOPEDIA AMERICANA[A],1980. 材料源自周南照编注《教育英语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P534-536;
[美]罗伯特•B﹒塔利斯著《杜威》[M]中华书局2002年版,P1-2;
[美]罗伯特•B﹒塔利斯著《杜威》[M]中华书局2002年版,P2;
杨捷:《走进杜威的思想深处》[N],《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21日第6版;
滕大春:《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A] 文自王承绪译,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二版,P34。

发表于《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第11期
0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