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实属无奈之举,因为要给教育写出“十宗罪”确实不是我的本意,但是今天的义务教育确实让人担忧。这是一个体制问题,这个体制的痼疾都集中在“择校”的问题上,这个问题不解决,义务教育就不能依照法律的规定依法实施。
第一宗罪: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有学者提出,只要教育资源不均衡,就会出现择校。他们认为教育资源不能做到绝对均衡,因此择校就不可避免。我以为教育资源配置确实不可能做到绝对均衡,而择校风却把学校资源的配置差距拉得更大。义务教育中出现重点班、重点校、示范学校、星级学校并不是民间搞出来的,而是教育行政机关搞出来的,因此重点班、重点校、示范学校、星级学校又促成教育资源进一步分化,择校越演越烈。
第二宗罪:择校使得义务教育有失公平
义务教育的主体是国家,现在资源配置的差距越拉越大,并出现择校,这让义务教育失去公平。去年新通过的《义务教育法》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源配置合理,实现教育公平,义务教育中不取消择校,义务教育无法实现公平。
第三宗罪:择校是多收费、乱收费的根源
由于择校产生教育多收费,重点班、重点校、示范学校、星级学校没有一所不是要实行高收费的,不实行高收费也就无所谓重点班、重点校、示范学校、星级学校。择校造成了教育收费之乱。
第四宗罪:择校之后家长经济担加重
对择校生多收费之后家长负担加重。由于出现优质教育资源,哪个家长不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学校?摔锅卖铁也想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因此还会出现一些潜规则,在招生计划之外还会有指标,家长央求校长收钱,校长收了钱,孩子就能进重点学校。腐败问题由此而生,家长经济负担加重。
第五宗罪,择校加重城市交通负担
择校之后不能就近入学,孩子们从幼儿园、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由家长接送,有时候一个孩子要由两个大人接送,穿城而过,加重公交汽车的负担。每天高峰期间公交车上的孩子非常多,从幼儿园到高中生都有,挤得满满的。使得不堪重负的城市交通雪上加霜。不到放学时候家长云集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有的地方已经堵塞了道路交通,交通部门对此也束手无策。
第六宗罪:择校加重学生负担
都说现在学生的负担重,读小学就想到上初中择校问题。初中也想挑个好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一起忙乎。学生的作业多,反复练习。学校的作业实在是太多了,平常要做到晚上10点左右,6点就要起床。周末也没有休息时间,上午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下午还要去学校参加奥数班或者其他什么班。现在上特长班目的就是为了将来择校,一些初中是特色学校,收的是特长生,入学要考试。重压之下学生的学业负担能不重?
第七宗罪:择校加重教师负担
学生负担加重,老师负担加重就是必然的。教师的负担不仅是工作量,心理负担也在加重。老师还要为“饭碗、升学率、职称”奔波,这是老师头上的“三座大山”。现在城市教师与乡村教师的工资差距很大,还不断从乡村选优秀教师进县中学。重点中学的教师工资更高,使得老师也在追求这种利益,老师的负担越来越重,其中包括心理压力。原因就是让择校给折腾的。
第八宗罪:择校使得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义务教育受应试教育推动,择校也是为了应试,因此学生学业负担加重,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同时也出现学生在重压之下的许多心理问题。
第九宗罪:择校使得德育缺失,素质教育难以实施
义务教育的目标是“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择校最终追求的目标只有分数,因此与整个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德育缺失使得整个教育不和谐。
第十宗罪:择校使得科教兴国方针受阻
科教兴国方针是一个根本方针,科教兴国既要有精英教育,也需要把普及的义务教育搞好。现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义务教育择校推动教育的评价制度向考试结果倾斜,造成教育普及受阻,一些地方义务教育的辍学情况严重。义务教育中也缺少职业教育,缺少生计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实施选拔是不适时的,把选拔引进义务教育的后果形成教育兴国方针的培养目标受阻,基础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义务教育中引进竞争的罪魁就是择校,这对整个科教兴国方针不利的原因在于提高全体公民素质的教育被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