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司马允带着淮南来的高手们,先是攻打皇宫未果,又去攻打司马伦的家。司马伦召集了一千多人出去玩命,他们哪是那帮子淮南来的家伙的对手啊,没多一会,把那一千多人就全杀光了。
司马伦一听说刚派出去的护卫眨眼间就全没了,那魂都飞了:一千多人啊,排队砍也得半天吧,怎么这么快啊!那孙秀也是不识趣:大王,您看,我没骗您吧,这帮淮南人不好惹吧?司马伦扬手就给了孙秀一耳光:你丫的能不能不说话?刚才我说要跑,你小子非说我还能有一拼,现在好了,想跑都跑不出去了!你说怎么办?孙秀说:您不是不让我说话吗?司马伦说:那你说吧,要有点建设性的,不然我还抽你!孙秀说:要说建设性的也不难,等呗,先看看有没有人来救咱们,俗话说日久见人心,患难显真情,估计这会儿您的其他亲信正带人来呢!
司马伦一想也是啊,平时那么多死党,怎么也得有几个能靠得住的啊,恩,要是本王爷能把这关挺过去,谁来救我我就提拔谁当个大大的官!
有人来吗?还真没有!为什么啊?就因为司马允不好惹,他是皇帝的亲弟弟,别说是把司马伦砍了,就是把天捅了,那个傻皇帝也不会处分他。再说了,淮南来的那七百多人也不好惹,刚把赵王府里一千多人杀了,那尸体都还在地上放着呢,又有谁敢来触这个霉头?
司马伦派不出人去,外面倒是有人要进来,那些会翻墙头的淮南人就跟司马允说:大王,不如我们先翻进去,看看里面什么动静,要是方便我们顺手就把司马伦那个老小子的脑袋给拎出来得了。司马允一瞪眼:你胡说什么,他那脑袋能跟你们比吗?要是人家里面人多,把你们给陷进去了,就算你们把司马伦给宰了,我怎么跟你们家里人交代?
要不怎么说司马允在淮南混的好呢,就这一句您就看出来了,那不是没有原因的啊。
司马允一挥手:来呀,把弓箭全拿出来,咱们先放上一阵再说,怎么也能射死里面的一些人,等把他们都射死了,咱们再进去收尸体!
大家就把弓啊,箭啊都从车上抬下来了,淮南王府本来就是半个军营,那武器能少得了吗?尤其是弓箭。咱们前面说到三国的时候,就曾经提过淮南军全军上下就两样武器,一是弓箭一是大刀,虽然过了好几十年了,但是传统还在,那弓箭是特别多。大家排好阵势,把弓给拉开,司马允吆喝三声:大风!大风!大风!那箭就是黑压压一片箭雨砸过去了!
您要说这情节怎么这么眼熟啊?那是,您得想啊,这太阳底下没什么新鲜事情,要不是淮南军有过这一情节,那隔一千多年后人家怎么能拍出来啊?别说中国人了,小日本有个叫黑泽的家伙就是看了有关淮南人的资料后在《乱》里面也用过。
第一排箭雨飞进王府,司马伦就知道孙秀刚才为什么说要趴下了,那箭过来的时候带的风声都跟平常的不同。要是一般人放箭,也就是带点哨声,要是个老兵那就能听得出来是不是奔自己来的,然后还有时间作出反应是躲避还是趴下。但是这帮子淮南人放的箭跟别人不一样,都射到人身上了,才能听见箭风,您说这箭的速度有多快。主要是因为用的那弓力量都特别大。一般部队里用的都是五十斤的弓,也就是说您能举得了五十斤的东西就能拉开这弓,大概能射到一百二十步远,要是换算成现在的距离,也就是五十米上下,这说的是有效杀伤距离,最大能到七十米左右,要是力气大的,用到一百斤的弓,那就能射中二百步的靶子,相当于一百二十米远。后来的岳飞能拉开一百二十斤的弓,那就叫“神臂弓”了。这些淮南人用的基本上都是一百斤的弓,您想,不过就隔几道院落而已,那威力得多厉害!
司马伦一看旁边站的几个人都被射死了,赶紧就往屋子里跑,孙秀跟后面也跑进来了,俩人就扑到桌子底下,刚钻进去,第二排箭雨就到了,这回更厉害,把屋瓦全射穿了,那箭钉得到处都是,连桌子上面都钉了不少,把桌面也给射裂了,第三排箭一到,俩人又都出来了,怎么?呆不下去了,桌子都散架了。赵王司马伦一个大步就窜到院子里,对着门外吆喝上了:司马允,你小子要是有种就把我射死得了!射不死我跟你没完!吓得孙秀一把把司马伦给抱住了:大王,您可不能干傻事啊!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咱们再回头说说皇宫。外面有三十多个淮南人手里掂着大刀,正在左掖门外面来回溜达呢,您别看就三十来个人,还真没什么人敢出来。王舆在城楼上面偷偷往下看,就看见有人正拉着弓搭着箭往城门楼子上瞄呢,要按现在的说法那就得是个狙击手,王舆吓得又把脖子给缩回来了。旁边就有人说:丞相大人,咱们老在这呆着也不是个事情啊,要不从别的门出去,找点人马过来帮忙?王舆说:你小子是不是糊涂了,找谁来帮忙?咱晋朝有个规矩你又不是不知道,要调兵那得要有皇上的手谕,尤其是京城里的部队,那是不奉圣旨不出动,谁的话也是白搭,不然他司马允早把他的中护军给派来了,那些军队可是都有攻城的重武器啊,咱们啊,就在这里等着,赵王兴许能挺过去。那人又问:要是赵王他没挺过去呢?王舆打个寒颤:那咱们可就一锅烩了。
话刚说到这里,就听见外面又乱起来了,有人来报告:丞相大人,大事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