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学生上课、交往的过程中,常有一种感觉,就是许多学生做人做事不踏实——心比天高但能力不行,力所能及却又不愿去做,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嘴里不断抱怨,手却背在身后,眼高手低,嘴比手长。
如何能使学生改变这种状况?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我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与学生交流中,都试图使学生明白,天天高喊空头理想是没用的,要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不断积累。可学生从小养成的习惯,形成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改起来何其难呐!
这两天自己看了魏书生去年参加全国班主任及班主任专业化论坛所作的报告,深有感触,觉得自己从中找到了共同语言。魏书生在报告中认为教育中应该求“定”。
一,大方针要“定”。建国后提出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与现在“素质教育”的提法是可以画等号的;建国后提出的鼓励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现在提倡的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是一致的,等等。不管是办教育还是其他事业,不能老是折腾,大方针上要稳定,这样才能有利于事业的稳步发展。我深感认同。
二,要让学生“心定”。魏书生认为我们对“要当元帅”的宣传太多,而对“要当士兵”的宣传太少。所以客观上造成了大批老师和学生的价值判断畸形,造成学生的灵魂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游荡而无法安定,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佳。因此,应当让学生首先定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做起,从符合自己特点和起点的事情做起,逐步的、有个性的发展。
三,教师对自己选择的事业、道路要“笃定”。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学生的服务员,是为学生服务的;牢记不断地欣赏学生;牢记学生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
总之,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的教育都呈现出太多的浮躁、太多的喧嚣。如果社会也好,教育也好,能够更多的沉下心来,大家都“定一定”心,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恐怕都会变一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