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8 | “笑说淮南”之十二
类别(我的收藏) | 评论(0) | 阅读(27) | 发表于 17:29

话说淮南军的家属们到前线来探亲,住了几天,把收割晒干的粮食给装上大车,把从江东军那儿抢来的物资给捆好了,这就要回淮南了,一万多大嫂子小媳妇儿泪眼婆娑地跟老公告了别,浩浩荡荡踏上了返乡的道路。
这人啊,就是有点毛病不好,就跟那吃饭似的,要是见天都是青菜豆腐萝卜干子什么的,顿顿都是素着,也没觉得有多难挺的,可是要乍不乍的突然来顿好的,象什么肥鸡大鸭子红烧肉什么的猛揣一回,这档次一上去,想下来还真有点子不太容易了,淮南军就是这样,要说几年没见到老婆,倒也没什么,可是老婆一来,热乎了几天就走了,淮南军那心里一下子就变得空落落的了,一个个跟那经了霜又遭了几回雹子似的,走路都没了精神头儿。
这事儿很快就让江东军给知道了,人家江东军也不是傻子,知道要派个密探来刺探点情报,等那FBI把消息给传回去,江东军一听说几天前淮南军那儿平空多出的两万来帐篷原来是招待家属用的,一个个气得脸都绿了:合着那不是几十万军队啊,害得我们又是调兵又是征粮的,见天都是一级警戒,敢情那是一帮子老娘们啊!就有那年轻气盛的说了:要不咱们过去打他们一回吧,反正我们人多,这些兵闲着也是闲着。那老兵对他脑袋就是一巴掌:你个生瓜蛋子是不是嫌命长啊?先不说人家的那实力,就说人家那胆量吧,两军对垒的时候,人家能让家属到前线来,临走了还捎带这么多东西,搞得跟逛集市似的,没点把握人家能这样做吗?搞不好那就是淮南军的诱敌之计!就算是那些土老冒没这么多弯弯绕,人家老婆刚走,心情能好得了吗?不来找我们出气就很不错了,你个小子还打算去撩拨人家啊?那新兵就一脸景仰地说:大爷您真是高,跟那“服了一德”似的,把淮南军给揣摩透了。老兵一瞪眼:你少拍马屁,赶紧磨你那刀去,搞不好人家淮南军今晚上又过来抢劫呢,上回就把我给抢得就剩一条裤子了,要是今晚上再来,我可就什么也不剩了。
还真让这老兵给说着了,淮南军正打算动手呢,主要还是因为老婆刚走,大家伙儿闲得无聊,淮南军那老大怕大家给憋出毛病来,想给大家找点子事情做做,好开开心。一帮子军官正在帐篷里对着地图商量今晚拣哪个地方好下手呢,突然就见一匹快马直冲入大营,马上的人全身穿白,到了帐篷前跳下马,进门就哭上了:
启禀将军,大事不好,咱们曹丞相薨了!
淮南军那老大一愣:烘了?谁这么能耐能把曹操给烤了吃啊?那报信的一听差点把假哭给气成真哭了,赶紧就解释:薨了就是死了,曹丞相死了!那老大说:死了就死了吧,人或一世还有个不死的吗?旁边有个军官说:老大,曹操死了咱们怎么也得表示一下吧,毕竟那是个领导啊。那老大低头想了半天,说了:好吧,那今天就不去打劫了,你,带几个人去买点白布,按一人三尺的标准,就当挂个孝,挂完了拿回家给孩子当尿布使,这费用就从公款里面出了;你,去集市上买点生姜回来,切成片儿,每人发一块,不能多给,其余的送到厨房,咱们烧牛肉汤的时候还要用呢;你,到外面找几个戏班子回来,反正这段时间也甭想去抢人家了,就给大家丰富一下业余的文化生活吧,通知下去,晚饭前哭一个时辰,晚饭后再哭一个时辰,完了我们好看戏!
大家就赶紧分头出去安排了,剩下淮南军那老大在那儿骂骂咧咧:你个曹操好死不死的,安生当你的丞相就是了,干吗要搞什么抢班夺权啊,闹得到处都在打仗,老子连儿子出生这么多年了都没好好抱过,还不是你个老小子个害的啊?
要说还是军队的办事效率高,不到半天的工夫,所有的东西就全安排好了,大家先哭两声好把嗓子给拉开了,然后赶紧就吃饭,吃完了再嚎两声应付一下就把灯笼火把,亮子油松给点起来,把戏台给照得通亮,大家搬好板凳,手里攥着一把瓜子,坐那儿看上大戏了。
曹操死了,上位的是他的儿子曹丕,曹丕赶紧就派人到各地的军队去,看看军队是不是要变心,有一拨人就来到合肥,到了淮南军的营盘一看,除了各地都有的人人挂孝,个个大哭以外,还有几个戏台子,正演戏呢,演的还是苦情戏,那是真叫一个惨啊,阴风阵阵,悲悲切切,别说淮南军袖子里还揣着生姜了,就是那没事人儿听上一回,也能哭出两升眼泪来。那视察组的人一看挺高兴:啊,还是淮南军会营造气氛啊,你看这氛围多好,多适合开丧,这办法好,应该向全军,不,是向全国给推广起来!
所以打那以后,就有了一个风俗,那就是有什么红白喜事的时候要请个戏班子热闹一下,到了今天,改成高音喇叭和电子乐队了,有时候一闹一宿,实在是扰民,要是算起帐来,还是淮南军造的孽啊。

话说曹操薨了,曹丕当了主事人,他知道自己要是论打仗,比不上他那死了的爹,所以就采用了加强边防的手段,却不主动进攻人家。他想着淮南军是个防守的主力军,而且淮南一带也挺重要,就把淮南的郡治给挪到合肥去了,这样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起淮南这个桥头堡的作用来。
淮南军就在合肥长期驻扎下来了,他们知道,自己能在三国这样的乱世里活下来,靠的是能打仗,要不然自己连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照顾家人啊,所以有那退了役的老兵,回到淮南就开始教授那些个子弟练习本事。
什么本事啊?其实那就是杀人的本事,要说淮南军那些老兵,那真是一流的格斗高手啊,随便挑出一个来,要搁现在,起码也得是国家级别的特种兵学校的武术教官。因为那都是从无数的战场上用血用命换回来的打仗技巧啊。但是呢,他们也都没什么文化,所以传下来的功夫尽是讲究个实用,没什么大道理,更没什么花架子,全是些上不得台面的野路子,要的是一个照面就能把人给揍趴下的那种。您想,来学的都是些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谁不想搁同伴身上试试刚学的那什么“黑虎偷心”,“砍颈别臂”什么的啊,所以淮南这一带的学武之风就特别的盛行,还结了不少的拳社,不过那时不叫拳社,叫“拳栏”,有不少的豪门贵族啊,富商大贾什么的就到淮南这一带来挑保镖,有的甚至都能组建一支雇佣军来了。都知道淮南军能打,淮南人功夫好,而且为人讲究义气,有他们在,那就是等于买了保险了。
当时啊,有个叫司马懿的主儿,他在当时是个人物,靠着领导的信任还有对敌作战的技巧,在魏国算是个有本事的,他就想着能当个太上皇什么的,等到曹丕断了气了,他就开始想要篡权了.所以您要是看史书,那魏国没多久就被司马家族给灭了.要是按那报应的说法,司马家还是给汉朝给报仇了。
但是等司马家建立了晋朝,那子弟也的确不怎么样儿,特别是有个惠帝,那简直就是二傻子一个,由于他的无能,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我们明天就要说到有关的事情了。

0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