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秀要采取怀柔手法来对付淮南军,可是一个小将军没这样想,他琢磨的是:你李宪不就是一个小令吗?你还拿淮南人来威胁我啊,大不了我把淮南人全杀光了,有什么了不起的啊?所以他就带1200人冲出去了.那时侯,刘秀带了大概20万人来打李宪,那全是刘秀的精锐啊,要按现在的说法,那也是八三四一的标准来的.刘秀的兵几乎都是从各个部队里挑出的骨干,都是老兵油子,所以战斗力很是厉害.要是平时,那1200人就能顶5000人用,所以那小将军没怎么考虑,就带人出去挑战了.
20万人,那是多大的营盘啊,那时通讯不象现在.抱个手机叫:黄河黄河,我是泰山,那时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所以当刘秀知道那个小将出去和淮南军死掐,已经来不及了.等他把人派出去,他那小将已经回来了,1200人就回来300多,其余的全没了,据说淮南军还是就派出了相当的兵力,也没仗着人多欺负人少.
刘秀看到那个小将一脑袋的红塔山,也没说什么责怪的话,就是把大家叫到御帐,说了:我们大家唠个嗑,说说这仗怎么打.有人就说了,干脆全杀光,淮南人就是附逆,杀了也没什么.刘秀说:各位,我不是这样想的,要说把淮南人全杀了,不是办不到,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和秦始皇有什么分别呢?除非你把淮南人杀绝了,不然以后他们还是要反,你们总听过以前楚国南公说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话吧?淮南就是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他们打仗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那好战的性格就是天生的啊,你除非把淮南人杀完了,但是你怎么能杀完呢?所以不能用杀的方法,光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看到大家都听进去了,刘秀再说:我不是对淮南军迁就,是对淮南的老百姓迁就,你们也看到了,淮南这地方的确操蛋,过了淮水就是一马平川,退回去还有巢湖和长江,是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地方,要是不把这地方的老百姓给拉住了,你就是再派兵也没用!所以我就要用拉拢的方法,让淮南军自己投到我的军队里来!要是说打仗,你们今天也看了,淮南军不是好欺负的,硬拼的话我们也能赢,但是伤亡呢?那就是很大的啊,现在我们还有匈奴要对付,你们把命拼掉了,我到什么地方去找人和匈奴玩命啊?
这话说的就暖人心了啊,其实刘秀说的是实话,他也不愿意把太多的实力消耗在李宪的身上,但是淮南军的家人都在寿阳城里,刘秀也知道淮南军是不打不行,要是光打,那他的军队要是打成消耗战,以后就没法打了,因此还是要打心理战.
话说刘秀围困李宪,说了要打心理战,那时没什么"心理战"的说法,就是拔高了,叫"以德服人".要说人刘秀真不愧是刘邦的后代,把他祖爷爷那两面三刀的本事一点没拉下,全学去了.刘秀下了令了:以后凡是淮南军来讨敌要阵,一律不许出战,但凡是李宪的部队来了,就往死里招呼.
李宪也不是傻子,那一看还有个不明白的?好你个刘秀啊,你小子也太黑了吧,想搁我这玩离间计啊?你不是要拉拢淮南军吗?我还就派淮南军去踏你的营,我看你小子还不还手.你兹要是一还手,我立码就到淮南政府网上揭发你小子假仁假义去!
你李宪聪明,他刘秀那就更不含糊了,能猜不到李宪要玩什么花活吗?马上就如此如此交代了下去.等淮南军呼拉拉呼啦啦哎咳荷呦地冲进刘秀的前锋营盘里的时候,一个个都憋足力气打算抡圆家伙朝人脑袋上招呼了,可人刘秀的兵呢,把手里的家伙一扔,全坐那儿了.当时淮南军就傻了:这打仗从老祖宗起算怎么也一千来年了吧,还真没见过不还手等挨砍的.就有那淮南的兵问了:俺说你们怎么都坐着啊?起来打啊!你们是等死啊?那刘秀的兵说了:我们家皇上说了,要是你们淮南军过来了,不许我们还手,你们要砍就砍吧砍死拉倒,反正我们还手也是违反军规,一样要死,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说着干脆就躺那儿了,还紧着招呼:我说淮南的弟兄们啊,你们倒是快点啊,你们那淮南王还在城门楼子上看着你们呢,你们要是不动手,回头你们就麻烦了.
一瞧这阵势,淮南军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你要说两军对垒,大家抄家伙死掐,战死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象这样把脑袋递上来让你砍的还真没见过,淮南军就有点下不去手了,欺负硬的害怕软的是淮南人的特性.大家一合计:走人吧,哥儿几个换个营盘试试.就又换了一个,刚嗷嗷叫着到人大门口,就看见那门开着,进去一看,好嘛,好几千人躺地上晒太阳呢!一看淮南军来了,一个个还主动打招呼呢:来了啊,累了吧?要不坐下歇会然后再动手?弟兄们等半天了,都排好队等你们来宰呢.我说你们那刀快不快啊?要是不快,我们这有刚从长安兵工厂领的新家伙,刚磨的,还没开过荤呢!要不给您换上看顺手不?
到这份上,淮南军就没什么脾气了,一个个大眼瞪着大嘴张着,全傻了,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了。你说这不要了命了吗?人家等你来杀,不光排好队还连刀把子都直往你手里塞,这还有天理吗?就有那刘秀的兵看出来了,过来说:我说兄弟,你们也别瞎琢磨了,我们家皇上说了,知道你们家小是在寿阳城里扣着呢,你们是不打不行.其实我们也不是不能打,是觉得这样和你们打没意思,是男人我们一刀一枪拼个死活那是真本事,但是你们要顾忌家小,打了也是被迫的,不象我们,死了家里还能分田分地分牛分房子,最起码门头上还挂个烈属的牌子,你们死了有什么?死了还是个乱党,你们家里人就更倒霉了,就算我们没用,二十万人围你个城还是不成问题的吧?围个半年,城里的人还不活活饿死啊?就凭你们家那老的小的,人家李宪要是抢粮食,能有几个活下来的?
这话一说,那淮南军的眼泪就出来了:你说自己个死了也就死了,可是家里人怎么办啊?李宪征兵,能拿兵器的都征调来了,剩下的全是女人老人和孩子了,自己死了,就连地都没人种了,那全家还不是饿死的命啊?就有人往那一蹲,抱着头就哭起来了.带队的淮南军官一跺脚:走,再换一个营盘试试.刘秀的兵就说了:您甭试了,就是换一百个也是没用,我们家皇上说了的,那是死命令.
这一来,带队的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那刘秀的兵就出主意了:我说兄弟,你们本来是汉朝的子民,何必要和那什么李宪混呢?不如你们把城给献了,我们保证不动你们家属,我们家皇上是和李宪过不去,又不是和你们淮南人过不去,要是我们真打算和你们打,我们两手又没捧你们淮南的豆腐,地上摆的也不是高粱秆子,打就是了,我们不就是想着让你们还有你们家里人能活下来吗?
要不说淮南人心直呢,就这几句话还真说到大家心里去了,手里的刀就垂下来了.带队的看看手下人一个个眼泪鼻涕糊了一脸,知道这仗都没心思打了,只好下令:都回吧.
这刘秀的兵也气人,看淮南军要走还客气呢:我说你们要不吃了饭再走啊?我们大厨子是从国宾馆下来的,那拉面技术好着呢.带队的心里话我是打架来了还是吃席来了啊?嘴上还得说:不了,今儿军务在身就不打扰了.刘秀的兵就说:那你们慢走啊,我们还要点火烧东西,就不送了啊.带队的挺纳闷:你们今天吃烤肉吗?是泰国口味还是巴西的啊?刘秀的兵说了:今儿我们吃包子,点火烧东西是为起点烟,让你们那淮南王以为你们没空手回去.
这淮南军就回家了,刚走一段路,后面就放起火来了,还有一帮子人闲着没事就练开嗓子了,有唱戏的,有唱山歌的,还有那啥也不会干脆就学驴叫唤的,要是再有几个吆喝卖瓜子花生凉粉什么的,那就是戏园子的操行了.远远这么一听,还真有点子鬼哭狼嚎的味道.
淮南军回到大营,赶紧洗脸洗脚准备吃饭,这一天除了跑路拉呱抹眼泪,合着就啥事也没干成.吃着饭大家一寻思,就开始琢磨怎么把那城给献出去了,有说撬城门的,有说挖地道的,有说爬墙头的,什么馊主意都有.
那李宪也不是笨蛋,在城上一看那淮南军的架势就知道不好,那打仗回来的人都是一脸的杀气,浑身是血,可淮南军一个个全身是土脸上还有眼泪的痕迹,外带着满脸的愁眉不展,李宪就知道要出事,赶紧就派人去把淮南军那带队的给抓来砍脑袋,想来个杀鸡吓唬猴.
这淮南军正找不着地方出那一肚皮的气呢,一看李宪的兵要来抓人,当时就笑了:可算找着泄火的地了,什么话也没说,几下就把那些倒霉蛋给宰了,然后大家就开始抢城门了.
那刘秀正在吃小葱拌豆腐呢,就有人跑进来报告说:皇上,淮南人让咱们赶紧的到寿阳城去.刘秀一听就把碗给扔了:快,吹哨子叫人集合,把家伙都带上,本皇上要去砍人了.
刘秀的兵呼啦就散开了,该拦截的去拦截,该抢城的去抢城,该杀李宪的去杀李宪,就按淮南军给的标记望李宪的王宫冲,一进城,只杀兵不伤民,就是那兵喊一声俺是淮南的,那兵器也就不招呼了,人还挺客气:兄弟,淮南的?那就到城门外头,我们家皇上刚给你们做的好吃的,快去吧,吃完了赶紧领粮食去,你们老婆孩子还要吃呢.
李宪一听刘秀的兵进了城了,差点没晕过去,就问我其他那些兵呢?有大臣就说了:大王,您那些兵要不就跑路了,要不就在那冒充淮南人呢,我说您也赶紧换件衣服走吧,要是见到刘秀的兵您就说您是淮南人就没事了.李宪一瞪眼:本大王怎么能做那样丢人的事情?那大臣说:您爱咋地咋地吧,我是得先走了,赶紧得回家收拾东西去,路上我还得练习淮南话呢,就不陪您了.
李宪就这样被刘秀给灭了.但是刘秀还是对淮南不放心,就把淮南给分开了.您说这淮南也是够倒霉的,刚开始是"淮夷",后来是州来国,然后是蔡国,楚国的首都,再往后是淮南王的都城,然后是九江郡的郡治,现在可好,干脆连个名分都没了,您说,这淮南招谁惹谁了啊?
现在淮南呢,是没了名分了,刘秀安心当他的皇帝,淮南的百姓不管当家的是谁,日子还是平淡地过去,从现在起一直到东汉的末年,淮南这地方还是比较太平无事的,那么,我们就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在淮南人安稳地过着日子的间隙,说一些淮南人的以前的故事,权且当作对历史的回顾,然后当我们再次回到那现实里的时候,也许就能知道一些被历史所掩盖的事情......
淮南,顾名思义,就是淮水的南边,那么淮水又是从什么地方得名的呢?其实那是因为一种鸟,它生活在淮水的芦苇荡中,叫声就是"淮,淮,淮",淮水就因此而得名.在新石器时代,淮水边就有人类的活动,在潘集,洞山,上窑和凤台都有过发现.到了有人类历史记载的时候,淮南人被称为"淮夷".看起来这称呼很不礼貌,但是考虑到那时甚至以后很久,孔夫子和周文王也都被称为东夷和西夷,所以现在的淮南人大可不必生气.
小弟记得我刚开始发贴的时候有老大说:看来淮南人爱打架是有历史的;其实淮南人爱打架和能打架远在楚国拿淮南当都城以前就写在史书里了.而且还是现在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战争记录.要说起来,和淮南人死掐的第一位有史记录的爷您还真不陌生:纣王,您知道吧?
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据说他力气很大,能够托梁换柱,说白了,就是他当太子的时候,有一天去拜他的老祖宗,到太庙去磕头,偏巧那太庙的大柱断了,纣王就托着房梁,一直到人家拿来大柱,纣王就一手拿住,换了柱子.您说那要多大力气啊!我看了很多书,也没找到能和他比力气的人物,也就伍子胥啊,项羽啊,孟喷啊几个,还有就是李元霸,薛仁贵了.但是这位爷吃的第一个败仗就是栽在"淮夷"的手里.所以以后周文王他们就不大看的起纣王了,就觉得你这王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连个"夷"都能把你扁一顿.考虑到现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情况,我们就能理解啊买瑞肯为什么抵死也不低头了,老大被外面的小弟给K了,面子的确是下不来啊,以后怎么当老大啊?所以说历史就是车轮,现在的世界史您看完小弟的<<笑说淮南>>就能知道太阳下就没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淮夷欺负的不光是那好色的纣王,连那当时很牛叉的楚国也揍过,楚国一开始就看上淮南了,不过那时的淮南人很喜欢蔡国,所以把楚国也扁了一顿,就这一次,让楚国记了还几百年没敢和淮南人动手,一直到淮南成了"吴头楚尾"才把淮南给收服了.到那时,"淮夷"的称号才去掉,算是良民了.
我记得以前打算写淮南的历史的时候,到处找资料,有一次有人说了:淮南是匪城,是世界四大匪城之一.我还不相信,找了东西来看,发现的确在淮南历史上土匪是很猖獗.没办法啊,一直以来淮南就没停过打仗,您看看各个朝代,有哪个没在淮南一带打过仗?宋朝,淮河就是和金国的分界线,那时真拿人肉当饭吃啊,后来到 元朝,那就更没法说了,人肉还分等级了.明朝皇帝的老家那就是在淮南的边上啊<凤阳当时是一半归淮南道>,清朝时捻军就在淮南一带活动,把清朝半个江山给晃得象地震一样样.所以淮南的土匪厉害不是一天了.但是也没什么人愿意当土匪,不然建国以后怎么不到一年就没什么匪患了呢?
所以还是说淮南人愿意过老实日子的,现在就让在东汉时期的淮南人继续好好生活,因为不久就是到了淮南人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黑暗的时期了,1500万人将死于不到60年的时间里,那时,淮南人将起来反抗,历史上,第三次农民大起义的前期工作就要在淮南周边开展了,淮南人很骄傲的是,前两次都是在淮南周边开始的,第三次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