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5 | “笑说淮南”之三
类别(我的收藏) | 评论(0) | 阅读(28) | 发表于 10:54
刘安臭美的时候,在寿春城的北山上,一大票人都等的发慌了,为首的是8个老头,苏非、李尚、左吴、田由、晋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正在团团转.其他的人就跟着他们也转,要是从天空望下去,就象一个大陀螺,里面的人转小圈,外面的转大圈.刘安刚得到消息,说是北山上的食客们有要事相请,恋恋不舍地放下铜镜,坐车出了城.
刚出城门,刘安就嚷起来了:快回去,快回去,上城门楼子!御夫也不知道是什么回事,赶紧就把刘安送到城门楼子上去了.刘安站在垛口上举目观瞧,就打量北山上那三千多人正在转出的那个大陀螺.御夫在一边也看了半天,没看明白,就问刘安:大王,您看什么呢?刘安一拍大腿:哈哈,我得也!!!御夫更糊涂了:您得什么了?SARS还是AIDS啊?刘安说:你少扯淡,赶紧,咱们走着,上北山!!
到了北山,那山上的人也看见刘安的车了,那八个老头急忙带着3000多人下来迎接刘安.刘安一见他们要行礼,连忙拉住他们,哈哈大笑:八公,我得也!
八个老头吓了一跳:大王您怎么了?我们这都急得要火上房了,您得什么了?刘安就说:我得道中之秘了啊,怎么,你们不为我高兴?八个老头唉声叹气:您得道?成仙也没用!您听说了吗?刚当皇帝的刘彻要变法了!!
刘安还没当回事呢:变就变吧,还能怎么着啊?他一个小毛孩子,才16岁,能怎么变啊?八个老头就说了:您不知道啊,刘彻要实行儒家之术,把我们这些讲黄老的人给灭了!刘安说:灭就灭呗,我刘安又不是养不起你们.八个老头急得胡子都飘起来了:您怎么不明白啊,皇帝要了儒家,就会采用削藩的方法啊!
这句话管用,不到十年前,晁错就提出要削藩,当时要不是有窦太后顶着,几个兄弟闹着,恐怕刘安就回长安了,那就没现在的好时光了.刘安当时也傻了:那怎么办?八个老头说:这不就是找您来商量了吗?
刘安琢磨了半天,看看这八个老头,再看看那三千多食客,明白了:敢情他们也没主意啊?那我只好自己想办法了.刘安不愧是见过世面的,当即就有点子了:你,你,到我家去搬东西,拣什么值钱拿什么,马上到长安去见窦太后,什么也不要说,就说是我送礼的;你,你,到梁,陈几个地方去,摸摸其他几个王的动静,你,你,不是说懂兵法吗?赶紧给我把部队训练一下,你们八个老家伙,跟我走,其余的,该干吗干吗去!!
八个老头跟着刘安就走到了五株山的山顶,那儿有一大片空地,盖了几间房子,平时刘安拿那儿当宴会厅.刘安一进门,就把别人都赶走了,然后九个人就跪坐下来.刘安开口了:你们说,我刚才处理得怎么样?八个老头能不说好吗?刘安一摆手:你们也别拍马屁了,我刚才远远地看你们转陀螺,我就觉得你们转啊转的,就有点天地混沌的感觉了,当然,你们要是说是银河系也可以,我就悟出点什么来,你们帮我写本书,把我那点心得体会写出来.你们别以为我是没事干写着玩,当今的太后也喜欢黄老之术,到时候我们把书贡上去,太后一喜欢,什么儒家,立码叫他完蛋!还有那个谁,那个李尚,你不是会炼丹药吗?赶紧开炉,给太后炼仙丹,让她长生不老,顺便我也吃点.
八个老头这才对刘安佩服得无话可说,立刻就分头去办了.
  《淮南子》(即《淮南王书》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初叶淮南王刘安命手下宾客集体撰作的一部奇书。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叔父。此书杂采战国以来除儒学以外的百家之言,主要是黄老道家言论。包罗万象,从天地开辟、宇宙洪荒到黄老养生之术,无所不及。但表面上,却似乎丝毫未涉及当时的政治与时局。因此,古今论者,都以为这是一部杂驳斑烂的纯学术之书。只有<<笑看淮南>>的读者知道其中的奥妙也.
李尚就准备了大量的药材,开始炼丹了.刘安一面要看着手下的食客编书,一面又要陪李尚炼丹,那暗疮粉刺小痘痘就又起来了.
说到刘安要炼丹.在继续我们的笑说淮南以前,先来简单介绍一下炼丹和修仙.
在老庄建立了道家的学说以后,道术就成为一种修炼的方法.据说,老子也有师傅,就是洪钧老祖.,洪钧传了三个徒弟,分别是阐教的老子和元始天尊,以及截教的通天教主.阐教的收徒比较严格,起码首先就要是个人,截教就没那么多的讲究,披毛带鳞,有爪有角的都收.所以山精树怪什么的,大多数都是截教的门下.万一哪天您要是看到有神经病说自己是狐仙,您就可大喝一声:"通天教主令符在此,门下弟子速速回避!"有可能您就把这神经病给吓好了,不过他扑上来咬您一口也说不定.因此在志怪小说和野史中,那些截教门下多数都是以反角出场,由于他们首先要修炼掉"横骨"才能变为人形,所以大多数功力都不怎么样,没几下就清洁溜溜了,但是修成了那就了不得.我找了很多资料都没找到很多有关截教的记载,只是在一位很老的说书先生那里听说,其实洪钧老祖的底子也很潮,据说他是混沌初开时的一条白蛇修炼的,不过后来洗底成功了.秦汉时期的道教书籍基本就是<<道德经>>,其他的著作不多 .易经等书是到了后来才被道教借来的.
在唐人的修道书籍中,有关于成仙的记载,大致分两种,一种就是单纯的养气修炼,培养元婴,然后继续化为元胎和元神.小儿的囟门是可以活动的,囟门就是元神出入的通道.到了小儿能说话知人事的时候,囟门就闭合了,修道就是为了打开囟门,让元神出去,到修炼成功,打囟门那里会出来一个一尺多长的小人,那就是元神,这个人就修成了,尸体就叫"遗蜕".我查了很久才查到,要用这个方法,起码得花个三五百年才行.估计一般人没这么长的命.所以很多人就用第二个方法,就是炼丹.
炼丹也分两种,一种是炼金,和哈利.波特的魔法石一样可以点铁成金,这叫世间炼法,也就是说只能当个富人.另一种是炼修道丹.炼成功后不但能长生,甚至还可以白日飞升.这就吸引了很多人了.当时的太后就很迷恋道术,所以刘安投其所好,打算让李尚去修炼丹药.
刘安在这上面吃过很多的亏.有一次,有个家伙跟他说:大王,您看这是什么?刘安一看:这不就是我们淮南出的 煤炭吗?那位说:您把它放火里烧一下.刘安就拿个火盆,把那煤扔火里了,谁知道一会儿那煤就变成一块黄金.刘安很高兴,以为碰到一个会点铁成金的.要搁现在我们就猜到了,不过就是黄金的外面糊上一层煤泥而已,但是刘安没看出来,还拜他为师,要学这本事.还给了他不少黄金让他炼"丹母",以后就能没事点黄金玩了.谁知道那位趁刘安没注意,提起黄金就从丹房溜了.所以刘安自己就看书学炼丹,到后来认识李尚,两人还真能说到一起,刘安就让李尚专门负责炼丹的事情.
炼丹也不是说炼就炼的,火候,丹炉,药材什么都要讲究,要上合阴阳,下按五行,收天地灵气,采日月精华.这天李尚来找刘安:大王,今儿那丹又没炼成.
哦?怎么回事?哪儿出问题了?
咱们那锅不行,一烧久了就炸了.
你不会用铜锅啊?
不行啊,大王,以前很多人都是用五金来做丹炉的,都没成功,估计不能用.
那只好用陶的锅了.来人啊!!
立码就来了几个人,刘安就说了:你们几个,到淮南陶瓷厂找几个师傅,给我烧几个锅.这锅得要经烧才行.那些人答应一声就出去了.
大王交代的事情能不好好办吗?第二天就来报告:大王,我们派人去考察了,在上窑和咱们寿春那里的土都可以烧出来好陶.刘安说:那还等什么啊,赶紧着,把窑建起来啊,你没见大王我都急得上火了吗?
大王上火,下面的人就是火上了房啊,没几天,上窑和寿春窑就建好了,至今遗址还在.
那些下人也知道贪污,给大王烧了一批锅,自己也烧了一些碗啊,缸啊什么的,反正公款报销,然后就把锅端上来:您瞧,大王,这就是您要的锅.刘安一看,恩,还真不错,黑色的釉面,上面有花纹,挺好看,点点头说:端李尚那去吧.
又过了几天,李尚端着一个盘子来了:大王,您试试,这是我刚炼的丹药.刘安挺高兴:啊?这么快就炼好了?好好好,我来尝尝!!刘安拿起来一粒丹药搁嘴里,嚼吧嚼吧就给咽了.没多大工夫,刘安就觉着全身发热,跟裹了棉被一样,那汗就哗哗的流下来了.刘安就觉得不对:怎么和书上说的感觉不一样啊,我怎么没飘的感觉,还觉得直往地上坠啊?不会是没飞天倒要入地狱啊?李尚也吓傻了:怎么了,怎么了?大王您哪儿不对啊?刘安这会儿就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王妃在后面也听到了,光着脚就跑来了:老公啊,老公啊,你怎么了啊?没事你吃什么药啊?那药有"国卫准字"吗?你不是吃了假药了吧?刘安也没兴致回答她了,就一个劲向地上出溜.王妃一把揪住李尚:你小子是不是吃回扣,尽买的假冒伪劣药材?不然怎么把我们大王吃成这模样啊?李尚急得都不会说话了,尽比画.倒是别人说了:王妃,还是赶紧救大王要紧啊.王妃急忙就叫人喊医士.医士过来一号脉,就说了:王妃,这病我治不了,大王这是中毒了,肚子里全是石头,肠子都不转了.王妃照脸就是一个大锅贴:你小子吃干饭的?上次大王吃黄豆你也没治好,还是我揉了半天........黄豆?黄豆?黄豆!黄豆!!快,快,快找上次那老头,赶紧要黄豆!!
医士没明白:王妃,您说什么?黄豆?没听说黄豆能治疗中毒啊?王妃说:上次大王吃黄豆,把几十年的肠毒都拉出来了,估计这次也行,你们倒是快啊!就有上次和刘安一起出去的内侍赶紧骑马去找老头了.跑到老头家,一看老头刚把黄豆倒猪食盆里,也没顾上说话,抢起猪食盆就往回跑,把老头吓了一跳:俺说你抢那个干什么?你还和猪抢食啊?
内侍也没理老头,打马狂奔就回了王宫,气喘吁吁地把那猪食盆递给王妃:报告,黄豆来了.王妃看看一楞:这什么玩意?内侍说:黄豆啊.王妃拈起一根菜:我怎么看这跟腌的雪里红一样啊?内侍说:没办法,我是连盆一起抱来的.王妃问:这什么盆啊?那内侍想想没敢说.王妃说:那就快给大王喂啊!内侍说:王妃,喂不了,您看大王都没知觉了,怎么嚼黄豆啊?王妃说:那怎么办啊?还是李尚有办法:我说要不咱们把黄豆研碎了,拿水一冲给大王灌下去,兴许能行.王妃也没主意了,就说:李先生说了,那就快着点吧!
大家一窝蜂地赶紧把猪食盆搬到厨房,也来不及把黄豆从菜啊,麸子里拣出来了,就一起倒到磨盘的眼里,推起磨就跑,没多会就磨了一大盆带着泡的浆水,端回到床边,撬开刘安的嘴就向里灌,一口气灌了半盆,王妃也轻车熟路了,把袖子一挽,又跳上床,给刘安揉开肚子了.没多一会,刘安就把眼睁开了:快,快拿马桶,本大王要蹲个马步!!!!
有上次的教训,没等王妃说"回避"呢,大家全跑出去了,隔着窗户就听到一串石头和马桶相撞击的声音,没多大工夫,刘安提着裤子出来了,一脸的舒坦:好,好啊,本大王这回连多年没好的 胆结石和肾结石都拉出来了,恩,舒服!!
等刘安缓过来,就把李尚叫来了:我说你个老不死的炼的什么药啊?你是打算吃死我啊?李尚也是一脸的郁闷:大王,我都是按书上写的配的方子啊.刘安问:你都用什么药了?李尚说:有水银,雄黄,雌黄,石膏什么的.刘安一听也对,书上是这样写的啊,也没什么话好说,就又问:那王妃给我灌的是什么啊?李尚说:就是黄豆水.刘安一瞪眼:你说什么?黄豆水?大王能喝水吗?那得叫浆,这是规矩你知不知道啊?老百姓才叫喝水,大王喝的叫浆!以后就叫"豆浆"吧.李尚答应一声:是.刘安又说:我看,以后咱们这丹房得经常预备豆浆,万一哪天再出事,好有个应急的.
从那以后,豆浆就在王宫预备上了,谁也不知道要准备多少,反正既然能解毒,没事大家就舀上一碗当水喝,有时还兑点糖什么的,味道更好,厨房每天都熬上几缸,敞开了供应.
这天厨子正把豆浆望缸里倒,不留神把盐卤罐子碰到缸里了,他也没在意,转身就出去忙别的事情了.刘安正好打算到厨房盛一碗豆浆喝,一进门就看到那缸了,不由得一楞:恩?怎么豆浆上面漂着几块白色的东东?
0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