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淮南政府网站的“市民心声”论坛,发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演绎淮南历史的帖子“笑说淮南”,作者“M-60班用机枪”用幽默的文笔和扎实的历史资料,将历史与演绎相结合,给我们带来了一部精彩的淮南历史演义,故收藏之。
淮南这地名起码从秦朝就有了,但是淮南作为市,也就55年.1951年10月,以淮南矿区为中心,析寿县,凤台,怀远,凤阳县的一部分设立淮南市.在此以前,淮南的地面要比这大上许多,以唐朝为例,那时的淮南道东西自现蚌埠到凤台,南北自合肥到颖上.
倒退200万年,淮南到处是森林和草原,后来变成了地下的煤炭,再倒退个500万年,淮南还是海洋,浮游生物在海里逍遥自在------现在变成了天然气,距离地面有那么几千米,有那么几十亿个立方.所以淮南人是坐在金山上过生活,不过你要是说坐在炸药包上也没错.
话说那是很久以前,姜子牙封完神仙,就轮到周武王封大臣了,淮南就成了州来国,后来被蔡国给吃了,蔡国又被人打的到处躲,就在现在的凤台下蔡定了都.所以现在你要是去下蔡,估计还能碰到王族后裔.
不过蔡国也没混好,让楚国给灭了.没办法,那时流行吞并.楚国当时了不得,号称"带甲百万".陕西人老说秦始皇要是晚死20年,陕西话就是现在的国标语言,要我说,如果当时楚国有那么一两个心狠手辣的主儿,淮南话就是现在的普通话了.楚国一直没出什么名将,但是打起仗来凶悍无比,多次把秦军打得一路狂奔,周边国家没事儿也不敢随便招惹楚国,大部分都紧着和楚国套交情.所以敢问九鼎几斤几两的只有楚国人,这就叫实力.
楚国之所以如此臭屁的原因有二,一是甲坚剑利;这得益于楚国控制的两个地盘,一个是现在的铜陵,一个就是郢,郢就是古代的淮南.铜陵产铜,而且是好铜,郢产煤,而且是好煤,所以武器就比别人厉害.再一个原因是民风强悍.当时楚国成年男子身皆佩剑,而且允许私斗,两个人走大街上,彼此看不顺眼,挽袖子抄家伙就敢玩命.时至近代,修建淮南线铁路的时候,国民党大佬张静江还为铁路附近的土匪心惊胆战.
北京的混子常说朋友感情好,能把自己老婆发给朋友睡,那也就是一忽悠而已,但是历史上楚国就出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次宴会,从楚王到大臣全喝高了,楚王就说:来来来,让俺媳妇出来给哥儿几个敬酒.这在现在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那会儿就是了不起的面子,大王的老婆那是什么人物,搁现在就是戴安娜王妃级别的,能轻易见着吗?再说楚国占地数千里,中国几个出美女的地方几乎都归了楚国,楚王的妃子能寒碜吗?就有一帮子好色之徒等着饱眼福了.这王妃就出来挨个敬酒,那帮好色的哥们就连酒带哈拉子一块往肚子里咽,同时感慨没机会一亲芳泽.你别说,还真有一位祖坟头上冒青烟的,一阵大风把满厅堂的灯全吹灭了,那位色狼就开始动手动脚了.这王妃也不是善茬,黑灯瞎火的就觉得一双毛手摸将上来,反手就准备在这小子脸上挠一把.古代没指甲钳子,剪刀直到宋代才发明出来,那会儿指甲长了全用刀削,要不就是牙啃,所以那锋利度相当可观,这一把要是挠上,威力和梅师姐的白骨爪差不多.可那色狼是个武将,听风辨形就躲了开去.脑袋是保住了,帽缨子没躲开,被王妃揪下来了.
这妃子撤身形撒丫子就蹿回楚王老公怀里了,跟楚王说了前后的情况.这要搁其他地方的人还不立码翻了:好你个圈圈个叉叉的,敢调戏本大王的媳妇,信不信本大王把你骟了充当内侍啊!可是人楚王不,一琢磨后就下令:先别急着点灯!诸位,今儿咱们是真呀真高兴,大家伙儿把缨子全揪了,这叫不醉无欢!
这故事就叫"绝缨会".冲这故事我想起码有三点可以确定,一是楚国的人能打,咱们虽然不知道那妃子老家是哪儿的,但是她和楚王才混了几年,就能练得一手好虎抓手,而且在一片漆黑中还能准确地回到老公身边,这也算有点功夫了,这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1953年蔡家岗挖出几个楚墓,打开一看,首先发现的就是剑,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带剑和习武是楚国男子的专业课.第二,楚国的人能喝酒,而且仗义,喝到连规矩都可以不要的时候,楚王还能很理智地分析出那色狼不是专业的,只是酒壮怂人胆,这也就不容易了.后来刘邦当皇帝,酒桌上大臣稍微失礼,御史架起来就出去给顿板子,和楚王比起来,就没义气的多了.第三,楚国的人太感情用事,喝对脾气了就什么都是好的了,哪怕你说淮南的煤是白的,他也不会说是灰白色的.时间一过两千年,两淮,荆汉一带的人还有这特点.
有这三点,交朋友处哥们那是没话说,但是到了政治斗争上,到了国与国的第二战场上,那就是让人玩的了.你要是翻开<<史记>>,几乎你就看不到楚国人在玩阴谋诡计上占过上风.所以到了后来,义气帮不了楚王,他不得不迁都,再迁都,一直就迁到了淮南.
说是淮南,不是说现在行政意义上的淮南,而是在淮南的地盘上,楚昭厉王把国都就建立在郢了.郢就是现在的寿县,淮南就成了京畿重地了.
等楚国定都到了郢,这才发现,敢情这地界是好地方啊,怎么老祖宗就没发现呢?前面是淮水,顺着淮水就到了洪泽,后面是淝水,直通巢湖长江,两淮平原一望无际,粮食不愁还利于车战,左右有八公山和舜耕山是天然的屏障,地上有粮食,地下有宝贝,这回祖坟不是冒青烟,简直是呼呼的直冒天然气啊!
楚国新迁的都城郢的地下究竟埋藏着什么宝贝呢?在李斯写给秦始皇的《谏逐客书》中就揭示了这个秘密。李斯说:楚国产美玉和琥珀。大家知道,琥珀是几百万年前的树脂凝结而成,不错,是个宝贝,可是美玉呢?翻开当时的诸侯割据地图来看,再参考《玉石产地录》,好象只有荆州地面有点玉石出产,而且产量不大,那么楚国的美玉是从哪里来的呢?
通过对玉石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玉石的开采量很小,而琢玉的高手更是稀缺,所以对玉矿的探寻是当时各国都很花力气的,不然一块和氏璧也不会引起秦赵两国的多次交锋。
而郢都周围尤其是淮南地区就盛产美玉,而且是当时极其罕见的“黑玉”!!
远在殷商时期,淮南的原居民就发现了“黑玉”,并且经过精心的打磨,制作了大量的玉环,玉抉,玉佩等等装饰用品。其中的精品自然是上缴到王室,一些质量略逊的就自己佩带或是交换。《礼记》中就规定了楚国呈献给周天子的贡品中必须有美玉。这美玉就产自郢,也就是淮南一带。
可是现代任何一本介绍玉器的书籍都没有淮南地区出美玉的记载,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案能让现在的淮南矿业集团的同志们气吐了血:那“黑玉”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说的煤矸石!!
现今淮南东郊的上窑地区是目前能找到的资料中最先发现煤的,每逢大雨,山谷中“黑水横溢”,并且上窑“产黑石,可然(燃)”。煤燃烧的力量比木炭和木材大,当地居民便采集黑石作为燃料。挖掘煤的同时也就挖出了煤矸石,矸石无法燃烧,就被随手丢弃。相当一部分被山洪和溪流冲刷后仍然不褪其色,甚至还有晶光(估计是石英),加上当时辨玉和辨石的界限很模糊,现在毫不起眼的煤矸石就成了有价无市的好宝贝。
据考证,秦地也产煤,为什么秦国没听说有美玉出产呢?这是因为煤矸石的质地不同。淮南地区的煤矸石质地坚硬且脆,符合当时人们对玉的认识和标准,而秦地的煤矸石质地较松,几乎无法打磨。所以秦人知道楚国人尤其是淮南人挖煤都能掏出琥珀和“黑玉”,那眼珠是红的,那鼻子是歪的-------又馋又气,恼怒之余一咬牙:咱也做!煤矸石是不行了,那咱拿精煤做,和楚国比比!所以现在做假玉的祖师爷是秦人,初一十五磕头的时候千万别拜错了祖师爷。
现在到安徽省博物馆,还能见到几块“黑玉”的残片。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到安徽省博物馆参观,就曾经对一件淮南九龙岗出土的“黑玉”圆柱型物很感兴趣,它高20余厘米,径约12厘米,通体黑色,有孔一个,上下各有极浅的双阴线纹,已经残破。这东西我认为不是挂在腰上的,因为起码它重十几斤,腰带挂不住,应该是放在桌子上的,这么大一坨“黑玉”也不是普通老百姓人家够资格用的,再加上双阴线纹是汉朝的特色,所以我个人认为它得是起码侯爵级别以上的人物所拥有的“刚卯”。如果我蒙对的话,那就是说,直到汉朝,淮南地区仍然是“美玉”的产地之一。
所以楚王在偷笑:你秦始皇为防刺客不是不让甲兵上殿吗?荆轲不照样追得你满屋子狂奔?要不是你那袖子没缝结实,衣服再被扯下来,你老兄就是历史上第一个裸奔的了!!刺客要是胆敢来行刺本大王,俺抄起桌子上的淮南特产“黑玉”镇帛当板砖使,一下就把他拍趴下了,拉到医馆拍个CT起码也得是个重度脑震荡外加颅骨骨折,还弄个什么“王负剑”啊,很丢人你秦始皇知不知道啊??!!想一想本大王拍砖都比人高级加奢华,心里那个爽啊!!
让楚王更爽的是,他迁都到了郢以后,淮南的百姓纷纷投军,组织了强大的部队,战斗力数值高达好几百万。此后的几次战役也充分证明了淮南军队的悍勇和豪富:从城墙上往下砸秦军的石块居然是十几斤一块的“黑玉”,这印证了笔者常说的“别惹我,不然拿钱砸死你”是非常有历史依据的,而城下的秦军都穷怕了,抱起摔碎的“黑玉”掉头就向回跑。那时秦军打仗是不发军饷的,全靠抢劫,见到楚国这么大方,那还不赶紧啊,捡到一块“黑玉”就能让家里吃香喝辣舒服半年,换谁也抢。所以郢都攻防战打了好几年就是因为秦军大家全去捡煤矸石了。
打着打着,楚国发现用来拍秦军脑袋的板砖不够用了,老拿“黑玉”去拍也不是个事,一是紧挖不够慢拍的,另外也确实肉痛心疼,同时秦军捡到城上扔下来的煤矸石就用车向回拉,不象石头,没人要,敌人撤退了还可以收拾回来洗洗脑浆血液再次利用,楚王就下命令让大家到旁边的八公山去挖石头。
淮南那会儿挖煤已经成规模了,挖石头自然得心应手,采了无数的石块拉回郢就继续砸秦军。当时没什么文化普及,连文房四宝都没成形,不然秦军带楚军的肠子都能悔青喽:那石头也是宝贝啊,后世称为“紫金石”,做砚台的好材料啊,宋朝蔡京有两方“紫金砚”,每方价值两万金啊!!淮南人从郢都城头一块块往下扔的那哪是煤矸石和石头啊,那就是金条和金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