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安徽-淮南
性别:先生
最后登录:2010-07-07
http://junhel.5d.cn/
没有情趣的人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5/10/25 | 儿子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
类别(心猿意马)
|
评论
(4)
|
阅读(107)
|
发表于 21:58
[案例] 我的儿子快六岁了,现在上幼儿园大班。他天性比较害羞、胆小。因为在上海读研究生,所以平时我跟儿子的接触和交流多是通过电话进行。电话里,儿子常常跟我说他在幼儿园发生的各种事情。前段时间,儿子跟我说,他现在每天午睡前后都要用拳头捶被子来“练拳”。我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练拳。他说,班上有一个小朋友老是欺负他,可是那个小朋友身高体壮,他现在打不过,所以就天天练拳,好战胜那个小朋友。儿子的这个解释让我感到十分好笑,但我第一反应还是引导他在幼儿园应该和小朋友团结友爱,打架是不文明的……
从爱人口中得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来比较遇事胆小、害羞的儿子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男孩子攻击性行为强的一面:在幼儿园喜欢和小朋友互相打闹嬉戏;在家里也是动辄就“嘿嘿哈哈”的舞拳弄腿;有时和姐姐发生争执时经常就动手打人。回想以前,我们常常鼓励他在幼儿园里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人多场合大胆的表演节目;他也很少和别人争斗,有时因为在学校和小朋友玩闹被别的小朋友攻击了也不敢还手,只是回家来向他妈妈和我哭诉。一开始我们还安慰儿子,引导他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和平相处,告诉他打架骂人是不文明行为,如果有小朋友再来欺负就报告老师等等。但是,因为孩子性格比较胆小、怯懦,我和爱人后来在听完孩子的哭诉以后,就跟他说:“你是男子汉,不要动不动就哭鼻子,有本事就打赢他。”但即使是这样,也收效甚微。我感到很奇怪,原来很胆小,而且不敢惹事生非的儿子为什么会“突然”有这么大变化呢?
[分析] 通过对儿子成长过程的反思和集中影响因素的分析,我觉得他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幼儿园小朋友数量较多,老师有时不能完全照应过来;爷爷奶奶对孙子在某种程度上的偏爱等等。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下述三种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引导和规定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展。
1、性别差异。男孩女孩在较小的时候就在行为上表现出攻击性的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比方男孩子多喜欢枪炮、飞机、舰船等玩具,游戏也多是打仗、运动等竞争性强的活动;相比之下女孩子多喜欢洋娃娃等玩具,游戏也多喜欢过家家、做手工等。这种差异不但与成人给孩子施加的性别引导和影响有关,而且据我对儿子和侄女的观察,似乎男女性别差异起也起了很明显的作用。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所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欲和攻击行为似乎也是身心自然发展性别差异的一种表现。
2、行为习得。虽然我和爱人平时对儿子所接触的读物、电视、游戏等都注意有所限制和筛选,但是还是避免不了一些带有攻击性特点的事物被孩子模仿和学习,比方说我们通过选择让孩子接触的英雄故事、电视动画片里的攻击性行为示范(如哪吒、孙悟空的故事以及迪斯尼动画中的一些角色行为)等,这些具有攻击性的人物和行为在这些儿童读物和卡通动画里是受到相当程度的肯定和赞扬的。对理解和选择能力都处在较低水平的儿童来说,这些无疑都是起到正面强化作用的刺激,自然会引起孩子的模仿。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虽然会依据故事加以价值观上的引导,但对于这些伴随正面价值观意义的攻击性行为也不会加以否定和排斥,这显然也是对孩子行为的一种潜在强化。
3、父母鼓励。作为父母,无形中我们鼓励了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发展。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在幼儿园里男孩子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摩擦和身体接触,有时孩子在幼儿园“吃亏”以后回来哭诉,我们总是很心疼。毕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宝贝疙瘩,虽然我们也知道不应鼓励孩子动手打人,但是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和有时身上挂的“彩”,也不禁会对他说:“你是男子汉,不要动不动就哭鼻子,有本事就打赢他。”这实际上就是在给孩子暗示:拳头硬才是真正的男子汉。这种态度无形之中给了孩子一个强化,无意中促使了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284]
教育散思
[47]
读书有感
[7]
信手摄来
[7]
边读边记
[9]
心猿意马
[65]
英语学习
[29]
我的收藏
[53]
我的流水账
[12]
教育网摘
[39]
我的家乡
[5]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