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02 | 所谓的知识分子 (保罗·约翰逊著 杨正润等译 )中关于马克思的一章
类别(心猿意马) | 评论(2) | 阅读(449) | 发表于 20:59
书中披露马克思一贯喜欢抄别人的文章,在他的文章中大量引用别人发表过的东西,却从来不注明出处,使得读者最后都误认为这些思想和言论,最先是来自马克思本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被广泛宣传的人所共知的许多马克思名言,深究下去居然都不是他的发明。比如: 工人阶级无祖国。(马拉) 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有锁链。(马拉)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海涅)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路易布朗)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夏佩尔) 无产阶级专政。(布朗基)
  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根本瞧不起他那些出身无产者的革命战友,并且很以自己老婆的贵族血统为荣。终其一生,马克思没有进入哪怕一家工厂去实地考察过,却写出一部砖头厚的《资本论》,他的学问是怎么做的?就是靠硬坐在大英图书馆里(将图书馆里自己坐椅下的地毯都磨烂了),先立下条条框框,然后就从他所仇恨的资产阶级政权的各种调查报告中找出合乎心意的“事实”来塞满,不合乎心意的就加以改造,就是如此治学。比方说在某个段落,马克思需要铁路事故率上升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是在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事故率已经大大下降,怎么办呢?观点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只有用三四十年前的旧剪报来凑数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里,需要证明工人生活水平越来越差,马克思引用了格拉斯顿1863年预算报告演说:“财富和权力的前所未有的增大,仅仅限于富裕的阶层。”然而格拉斯顿的原话是:“财富和权力的前所未有的增大,如果仅仅限于富裕的阶层,那非常值得忧虑,但英国工人的平均生活水准,在这20年里获得了历史上没有前例的可喜的改善。”诸如此类的抄袭和对原始资料的篡改还很多,书中这一章都详加披露和剖析 。
0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