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6/junhel/
2007/01/18 | 淮南的历史文化、旅游情况
类别(我的家乡) | 评论(0) | 阅读(171) | 发表于 11:33
境最东端位于上窑镇泉源村朱家大山与凤阳山交界处施家洼,最西

  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东西长78公里;

  最南端位于唐山镇施家湖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

  航道中心线凤台县与蒙城、利辛县交汇处,南北宽51公里。

  全市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凤台县面积1030平方公里(含毛集)。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

  名胜旅游

  淮南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及丰富的山水资源,在江淮地区独具特色。《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和部署。市旅游管理部门从组织建设、总体规划、资源开发、宣传促销、规范管理、人才培育等诸方面入手,树立经典意识,构筑精品工程,使淮南市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相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 ...
2007/01/18 | 淮南地区简介
类别(我的家乡) | 评论(0) | 阅读(323) | 发表于 11:30
淮南,一座横跨淮河两岸的城市,拥有淮河以北的凤台县、潘集区和淮河以南的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大通区,2121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土地。淮河,几千年来,不仅养育了淮南河两岸的人民,而且也托起了坐落在它岸边的古老城池,让这些城池在历史的长河里时隐时现。今天,这条河也将淮南与其他城市缠绕在一起,上游紧系着文化名城寿县,下游串连着淮上明珠蚌埠;东与凤阳、定远毗邻,南与长丰接壤。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之所以被称为“淮南”,是有历史渊源的:汉代开始在这里设置了淮南国,从汉代到两晋再到宋朝,这片土地先后经历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发现并开始采掘煤矿。1930年,国民政府在九龙岗设淮南煤矿局,发展成为淮南矿区,标志着现代“淮南”的开始。1949

...
2007/01/18 | 安徽淮南市历史沿革
类别(我的家乡) | 评论(0) | 阅读(186) | 发表于 11:28

出处: 中国淮南

夏商时期,市境属“淮夷”之地。西周分封诸侯,市境为州来子国所辖;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灭州来,市境属吴;随着楚国势力的扩张,位于淮河 上游的蔡国被迫几度迁都,求救于吴。为便于吴蔡的相互援助,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吴国帮助蔡国迁都于州来,改州来为下蔡。战国初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市境属楚。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寿 春,改寿春为郢,市境成为楚国的京畿之地。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
2007/01/16 | “笑说淮南”之二十三
类别(我的收藏) | 评论(0) | 阅读(32) | 发表于 04:54
话说东晋永和九年十月,平北将军姚襄率领三万淮南军攻打山桑,杀死四千多匈奴骑兵,这在当时那可是了不得啊,您得知道,那时东晋的主要兵种就是步兵,那跟骑兵不是一个起跑线上的。所以淮南军上下那个高兴啊,想着这回能立个好军功了。山桑的匈奴一看自己派出去的五千人马就没回来几个,估计自己是扛不住了,干脆收拾一下东西也跑路了,而且这一跑还就跑到了徐州。干吗要去徐州呢?那儿有匈奴二十五万驻军啊,跟孩子在外面别人欺负了就要回家找大人是一个道理。
徐州的匈奴一听山桑失守了,马上就判断出来这帮淮南军下一步还得有点子什么大动作,不是要打徐州,就是要进河南。倒不是说这三万人马有什么好怕的,而是万一这只是东晋的一个佯攻策略,来个声东击西什么的,那就麻烦了。其实东晋也就想着能踏踏实实地过几天日子,就没什么打算收复失地的念头,匈奴对他们还真是高估了。这会儿,东晋那些所谓的高人正在吟诗作赋呢,而且还真是觉得除了自己,整个东 ...
2007/01/16 | “笑说淮南”之二十二
类别(我的收藏) | 评论(0) | 阅读(44) | 发表于 04:42

姚益带着五千人马,要和匈奴一对一的单挑,先是一千弓弩手把家伙给摆好,然后又让一千盾牌兵摆了个“龟甲阵”。这阵势怎么有个这样难听的名目啊?其实这名字不是姚襄给起的,而是汉朝的霍去病给起的。当年大将霍去病征讨匈奴的时候,曾经给汉武帝上过一个奏折,说是在和匈奴交手的时候,遇见一种“龟甲阵”,相当难破,而且用这种阵法的匈奴相貌和其他匈奴有点不一样,“隆鼻深目”,“言语类兽鸣”。到了永和四年的时候,姚襄在淮南见到一拨打现在的新疆卡塔拉玛干沙漠附近过来的人,起先姚襄还以为是匈奴来刺探军情,一问才知道,他们也是被匈奴给劫持的,千里迢迢一直到了现在的甘肃天水一带,趁机逃跑,经陕西入河南到的淮南,就想着离匈奴越远越好。
姚襄多方盘问,知道他们说的是真话以后,也就没难为他们,彼此一聊天,那拨人说,其

...
2007/01/12 | 过两天再见
类别(我的流水账) | 评论(0) | 阅读(13) | 发表于 10:38
刚从东北回来,又要出差。过两天再见了。 ...
2007/01/12 | 长春印象
类别(我的流水账) | 评论(0) | 阅读(142) | 发表于 10:19

        长春是一个与哈尔滨风格截然不同的城市。她看起来没有哈尔滨那么番话,商业气息也淡了许多。但整个城市看起来显得很整齐、大气,尤其是日本人在伪满时期建造的那些楼,现在看起来仍觉得很坚固、有气势。虽然我很痛恨日本人的侵略行径,但对他们在建筑艺术上的造诣还是感觉有许多可以学习和借鉴之处的。

        长春的出租车司机比哈尔滨的话要少多了,如果不是乘客搭腔询问的话,他们一般是不主动和乘客聊天的。但这种不主动并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漠然,而是一种不太带有商业气息的、比较质朴的、整个城市的性格体现。倒也让我们觉得踏实、放心。

        在

...
2007/01/11 | 哈尔滨印象
类别(我的流水账) | 评论(0) | 阅读(177) | 发表于 15:54
坐了将近两个白天一个晚上的火车,终于在5号下午3点多钟到了哈尔滨。今年是暖冬,哈尔滨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冷。由于长时间没有下雪,所以一出站也没有看见传说中冰雕玉砌的景色。 由于初来此地,我们站在车站外有些彷徨,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上来拉客,要用车载我们去找住处。看她热情且忠厚的样子,我们相信了她,坐上了她的小车。在车上她询问我们想住什么样的地方, ...
2007/01/10 | 哲学家和船夫
类别(教育网摘) | 评论(0) | 阅读(167) | 发表于 23:13

哲学家和船夫——《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关键词现实    理论                                

...
2007/01/10 | 测测你的博客是男是女!
类别(心猿意马) | 评论(0) | 阅读(19) | 发表于 23:06
舜耕碎思-5D Blog V2.
<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 #F6F9FF;text-align: center;font-size: 12px;color: #323232;"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heig ...
2007/01/10 | “笑说淮南”之二十一
类别(我的收藏) | 评论(0) | 阅读(41) | 发表于 22:47
话说东晋永和九年十月,也就是公元353年的十月,东晋扬州刺史兼中军将军殷浩领着4万人马来到淮南,要和平北将军姚襄率领的3万淮南军合兵一处,准备要区攻打洛阳城。这洛阳是好打的吗?光是周围布防的匈奴军队就有45万人,这还不算从淮南到洛阳这一路上各个关卡城池的驻军。可人家殷浩不管这些,他被那高官厚禄都给烧红眼了。刚过了淮河,在现在潘集古沟那儿先驻扎下来,殷浩说了:来来来,大家来开个军事会议!
其实这会议在还没出发的时候就应该开了,包括前锋,左右护卫,后勤给养,如何应敌都该先决定。可是殷浩本来就是一草包,没什么货真价实的作战经验,能当上一个将军全靠着行贿送礼外带贪污下属的军功。所以一直到了过了淮河才想起来要开会讨论一下问题。
淮南军那帮子军官能不知道这仗该怎么打吗?他们在淮南驻防了多少年了,隔三岔五就和匈奴火拼一回,淮南军对敌人的作战方式,兵力重点那是门儿清,所以姚襄就说了:我看我们要采取轻装 ...
2007/01/10 | “笑说淮南”之二十
类别(我的收藏) | 评论(0) | 阅读(27) | 发表于 22:44

前面小弟我说到了殷浩要打算攻打洛阳,他是扬州刺史还兼着中军将军,那说出来的话谁敢不听啊,就是象姚襄那样的猛人和淮南军那样的悍客,也不敢怎么违背啊,他殷浩代表的就是朝廷啊,那殷浩为什么想来想去看中了姚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来他姚襄和淮南军不是能打架吗?这第一刀不让他们去扛您说得让谁去?第二,这殷浩贪匿姚襄和淮南军的功劳已经成了习惯了,这柿子怎么也要拣个软的捏吧?所以要是按殷浩的想法,你姚襄和淮南军要是打好了这一仗,那就是给哥哥我挣功名呢,要是您没打好,那对不起,你姚襄是个废物,还是自杀的好,那样也就省得我担心你在上级面前揭发我了.所以说白了,他殷浩就是拿姚襄和淮南军当个鱼饵。您知道鱼饵是什么概念吗?就是那鱼钓不钓得到那还两说着呢,不过您这鱼饵那可是准保到了鱼肚子里去的了。
他殷浩有这想法,淮南军也不是傻蛋啊,一接到命令,那立刻就要炸营盘了,一个个都说:咱弟兄们保卫这边疆容易

...
2007/01/10 | “笑说淮南”之十九
类别(我的收藏) | 评论(0) | 阅读(34) | 发表于 22:07
前面我们说到了淮南王司马允讨伐赵王司马伦不成被杀,在西晋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就此达到高潮,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西晋只传了不久就被来自北方的单于给灭了,西晋王朝迁都到现在的南京(当时叫建康),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混乱时期,在北方建立了十六国,在南方则是东晋。
在西晋时期,由于永嘉之乱,江淮地区的居民大批迁移到了江南一带,包括我们淮南,也有“十室九空”的现象。为了增加人口,东晋政府就从河南一带强行搬迁了大量的移民,他们在淮南倒是很如意,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习惯一样,另一方面也是投脾气,比方说爱喝个酒,好打个抱不平,讲究习武防身,所以很快也就被淮南人给同化了,有的人甚至比淮南人更淮南化。
要说当时淮南人练武,那可是真有名气,一方面是多少年的底子在那儿放着呢,一方面也是因为在乱世里,没功夫那就让人欺负。您看前面小弟说的淮南军,那就是家乡的子弟兵啊,有了他们在,那就是保障。
淮南军在历史上, ...
2007/01/10 | 回到家了
类别(心猿意马) | 评论(0) | 阅读(3) | 发表于 21:45
4号出门,在东三省遛跶了一圈(实际上就在哈尔滨和长春住下了,其他城市都是在车上路过,哈哈!),终于回到家了。 ...
2007/01/03 | 明天出差
类别(我的流水账) | 评论(1) | 阅读(20) | 发表于 21:47
明天出差去长春,到东北师大去招人,不知道能否找到合适的人选(关键是别人愿不愿意来,呵呵)。 ...